活性炭强化SBR工艺对硝基酚降解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n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了传统SBR工艺中投加活性炭对废水中硝基酚的去除效果,分析了PACT工艺中微生物对PAC的再生作用,初步探讨了PACT工艺强化去除3-NP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分为三部分内容,一是通过PAC对废水中硝基酚的静态吸附试验,确定了PAC对4种硝基酚的吸附平衡时间、吸附等温线和相关的吸附参数;二是通过活性炭强化去除硝基酚试验,确定了活性炭的最佳投加量,并比较了PAC-SBR系统、GAC-SBR系统与普通SBR系统对硝基酚的去除效果和抗冲击负荷的效果;三是通过微生物呼吸试验,得出了不同PAC浓度下微生物的总耗氧量和硝基酚的BODresp值,初步探讨了PACT工艺强化去除3-NP的作用机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PAC单独对4种硝基酚(3-NP、4-NP、2,6-DNP、2,4-DNP)进行吸附时,吸附反应在第30min基本达到平衡;当硝基酚与PAC的质量比值在0.2~1之间时,4种硝基酚在PAC上的吸附均符合Langmiur吸附模型,根据Langmiur吸附模型计算出PAC单独对3-NP、4-NP、2,6-DNP、2,4-DNP吸附的饱和吸附容量Qm依次为309.6、316.5、609.8和675.7 mg/g。(2)单位质量的灭活活性污泥对4种硝基酚的吸附量和吸附能力远小于PAC。当PAC与未驯化的灭活活性污泥共同吸附时,由于活性污泥中的胶体物质在PAC上占据了一定的吸附位,与硝基酚分子产生了竞争,使PAC对4种硝基酚的饱和吸附容量减小。(3)在较高冲击负荷下,向反应器中投加PAC和GAC可提高系统对3-NP和2,6-DNP的去除能力,且投加的活性炭浓度越高,强化去除效果越明显。根据本研究结果,当3-NP初始浓度为350mg/L时,PAC的最佳投加量为600mg/L;当2,6-DNP初始浓度为60mg/L时,PAC的最佳投加量为400 mg/L。PAC-SBR系统对两种硝基酚的去除率、出水色度、活性污泥沉降性和活性,以及抗冲击负荷能力均优于GAC-SBR系统和普通SBR系统。(4)以两种硝基酚(3-NP和2,6-DNP)为唯一碳源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硝基酚浓度越高,微生物总耗氧量越高,呼吸速率越强。试验测得3-NP和2,6-DNP的相对耗氧量BODresp分别为0.9355和1.3139。(5)PACT工艺强化去除3-NP的过程不是吸附与生物降解的简单结合,而是微生物与PAC相互加强的协同作用。当3-NP初始浓度较高时,PAC对3-NP进行吸附,降低了3-NP对微生物的毒害作用,使微生物保持较高活性;同时,微生物对PAC的生物再生使PAC空出部分吸附位,可以重新吸附新的有机物。在吸附—降解—再生—重吸附这种协同作用下3-NP的去除率得以提高。在PACT工艺去除3-NP的过程中,由于浓度梯度和微生物的生物再生作用使PAC强化活性污泥系统内3-NP在PAC上的平均解析率达到76.95±8.5%;其中,微生物对PAC的生物再生率大于19.93%。
其他文献
南京博物院暑期艺术体验营于2017年暑期举办,体验营主要面向4—12岁儿童,从南京博物院“帝国盛世——沙俄与大清的黄金时代”展和“浪漫苏格兰·诗意江南”展中提炼两期主题
期刊
职业生涯理论与实践可以说是以帕森斯(Parsons)的职业指导开始的。帕森斯提出的是特质-因素说,之后是霍兰德(Holland)的类型论,再后来有舒伯(Super)的终身发展理论,还有克朗伯兹(Kru
以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甲基丙烯酸(MAA),烯丙基磺酸钠(SAS)为单体,在引发剂过硫酸钾(K2S2O8)、阻聚剂对苯二酚作用下直接聚合得到一系列具不同侧链长度的三元聚醚聚羧酸盐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伴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主导,城市的功能、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旧有的功能分区模式已不再适用现代城市的发展。而随着
<正> 自幼酷爱书法,及长剧嗜考据,每有有临池之兴,则不专意于点画神韵之间,而于文字题记多涉观览。恒服前人精赏,然亦不无可议可商之处。敢献是篇,用质高明。
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是由有害赤潮藻类所产生的一类重要的海洋生物毒素,能够污染海产品,威胁人类健康,因而备受研究人员关注。在对DSP开展的诸多
以丙烯酸(AA)和七苯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笼型倍半硅氧烷(MAPOSS)为单体,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催化剂,N,N-亚甲基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pH敏感性的有机-
综述了茶园土壤氟、茶树氟吸收累积特性及茶叶氟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土壤氟含量水平及变化规律、茶树品种间氟吸收差异、pH、铝、钙和环境条件等对茶树氟吸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作为机体能量监测器,其活性主要受AMP/ATP比例调控。通过抑制能量合成,加速能量分解和ATP合成以保持机体能量平衡的同时,AMPK同样参与了胰岛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