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对策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对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全面战略部署。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在农村遇到了强大的阻力,如农民缴费能力不足、参与积极性较低、社保制度覆盖率一直难以提高、农村和城市社保制度难以衔接等等问题困扰着我们。究其原因,还是农民的低收入难以负担社保费用造成的。而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于给他们提供一个合适的就业平台,切实解决我国经济二元性造成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环境,养育着几亿农业人口。建国以来的长时间内,由于采用赶超型的工业发展战略,国家对农业经济一直是廉价索取,以农补工。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农民自身力量,在产品剪刀差的条件下,农业的积累难以达到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而在产业结构变革中,就业结构的转变又严重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变,占全国人口80%的广大农民被排斥在工业化之外。传统经济体制模式下激励机制的缺位极大的压抑了广大农民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造成了发展主体的危机。如果说农村第一步改革直接动因是增强激励机制,那么深化农村改革则要求经济发展结构和就业结构同时变革,即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使农业就业份额下降。 劳动力从低效率的第一产业向效率较高的第二、第三产业的持续转移,是各国现代化过程中普遍的现象,但劳动力转移的动因、方式、速度、机制等,却因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同样,我国不同省份的劳动力转移当然也存在着构成、动因、机制等差别。要加快江西省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就需要对哪些因素推动或阻碍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如何把握转移的速度方向、怎样形成持续转移的机制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再实施有关的战略和政策。 基于这一认识,本文的研究目的:通过对世界上主要的劳动力转移成功模式的国际比较分析,找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优缺点,为我省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从分析江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入手,通过国际横向比较估算法和就业结构偏离度法测算出江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成因分析中指出人口流动制度上的障碍是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征和妨碍其转移的特殊制约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对策。 鉴于本课题研究的区域性、实践性和前瞻性,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访谈法、
其他文献
在20世纪最后十几年里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急剧社会变迁中,大量农民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算得上是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随着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传统户籍制度的松动,曾经被长期
发展农民社会保障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人口众多,在农村,除对“五保户”的集体保
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项协议和合同在法律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很多法律文本的语言载体为英文,为国内一些涉外公司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因此,翻译此类文本可以为国内
目的构建DNA疫苗p(Aβ3-10)10-MT,探讨其免疫双转基因鼠APPswe/PSEN1dE9后产生抗Aβ抗体的滴度及免疫反应类型。方法肌肉注射该质粒免疫双转基因鼠,Aβ42肽及pcDNA3.1分别作为
一正当千百万读者渴望着《创业史》的全书早日问世的时候,柳青同志竟然与世长辞了!他不应当死得这样早,他的死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我们为我国又失去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力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加入WTO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中国西部农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它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在如此环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进入转型和发展时期,其中新考据学派占据当时学界的主流地位,贡献尤大。此派治学重视材料、注重考据,无征不信,主张"小题大做"及在博通的基础上做专精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风寒湿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用普通针刺,观察组用温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67%
秦国崛起的主要因素包括政治和地理两个方面。政治方面:采用范雎的连横之策,创造有利于军事行动的政治环境;任用商鞅进行变法,调整生产关系,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地理方面:自然
论文从应用型科研院所深化改革的角度,运用具体案例介绍应用型转制科研院所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和做法,为同类型转制科研院所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