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城市之根,也是城市的灵魂。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角度来审视城市及城市的文化,实际上是以更综合、更系统的视野去认识和把握城市的文脉及其实质的问题。阿拉伯伊斯兰城市的形态布局、管理体制、社会结构等都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伊斯兰哲学和价值观的直接反映,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更是离不开城市这个被称为“文化容器”的载体。两者是相辅相依,紧密联系的。因此对于城市发展和变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端、发展、衰落和复兴的轨迹,不仅可以揭示中东城市建设与发展脉络由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所主导的这一基本规律,也从中看出伊斯兰阿拉伯文化是如何在城市得到发展、传承并重新焕发生机的。本文选取一个典型的伊斯兰城市——开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城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开罗城市的塑造作用,以及开罗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总结了开罗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揭示了开罗城市能够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的原因,分析了开罗在文化传承中的经验教训、面临的未来挑战及其进行文化传承带给我们的启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文章的创新点、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对本文的研究范围做了界定。正文部分,第一章通过对伊斯兰城市起源的追溯,介绍了伊斯兰城市的类型、城市形态的构成元素、城市的布局特点,并揭示了伊斯兰城市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关系,即伊斯兰城市体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价值观,伊斯兰城市促进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发展。第二章主要是对中世纪开罗的研究,主要涵盖从福斯塔特、阿斯卡莱、格塔伊尔作为阿拉伯帝国的行省都城,到开罗作为独立地方王朝法蒂玛王朝、阿尤布王朝和马穆鲁克王朝首都的城市发展历程。本章研究了开罗的建筑特色和布局特点,具有伊斯兰特色的城市管理、经济和文化制度,城市的社会分层、社会组织形式,以及开罗的文化传统,分析了中世纪开罗在阿拉伯世界的文化地位以及开罗成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心的原因。第三章是对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开罗的研究。一个统一的奥斯曼帝国为开罗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导致了开罗政治上的动荡、经济上的颓靡和文化创新上的停滞。与此同时,伊斯兰政治文化、建筑文化、护卫朝觐传统以及阿拉伯学术都在开罗得到了传承和延续,开罗的社会结构以及社会结构的延续性都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开罗的城市制度是典型的伊斯兰框架下的城市制度。第四章研究的历史时期从1798年拿破仑入侵埃及到1952年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七·二三革命”前,在这一时期开罗经历了穆罕默德·阿里的现代化改革、伊斯梅尔的城市革新以及殖民时期的城市化改造,开罗城市的现代化进程造成了新城与旧城相对而立的二元城市格局。在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冲击之下,阿拉伯世界开始以开罗为中心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阿拉伯文化复兴”运动和伊斯兰教改革、复兴思潮。本章在介绍了开罗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分析了开罗能够成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复兴、改革中心的原因。第五章介绍了当代开罗的发展建设,开罗在阿拉伯世界文化影响力的变化,开罗对伊斯兰城市形态的传承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开罗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可持续发展所做的贡献。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首先尝试进行了“文化传承系统”的建构,其次在该框架下,通过前面二至五章的介绍和梳理,分析了开罗千年来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传承的主体、传承的环境、传承的内容以及传承的方式。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开罗文化传承系统的优势与劣势。优势有:传承主体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尊重和认同以及近代以来的文化自觉意识;传承环境上得益于开罗建成之时其它较早扎根文化形成的丰厚文化积淀,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开罗兼容并蓄、去粗取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传承内容上,吸收了各类文化的先进成果,为我所用;传承方式上,善于利用国际资源,并以街区为载体进行文脉的传承。劣势有:传承主体文化上的保守性,传承主体间文化上的断层;本地近代以前一成不变的社会结构、本国当今持续下降的文化影响力、纷乱不安的地区局势和全球化浪潮裹挟的新殖民主义蔓延,构成了传承环境的不利方面;传承内容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本身宗派主义、专制主义、神权主义、蒙昧主义等积弊严重,面对新时代挑战创新乏力;传承方式上,资金困难使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过分依赖外援,教育资源匮乏使城市文化发展后劲不足,同时社交媒体对文化传承具有双刃剑作用。开罗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传承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城市现代化建设是文化传承的前提,延续城市发展的文脉、避免千城一面的局面,要不断提高城市的文化竞争力,要加强中国城市与其它城市文明的交流互鉴,不断充实城市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