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指因冠状动脉病理性改变及功能性改变导致营养心脏的冠脉供血、供氧不足而引起的心脏疾病。目前冠心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随着对其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冠心病的遗传作用约占40%-60%,但起决定性作用的遗传因素目前仍不清楚,因此从基因水平研究冠心病的发病机理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WES)是新一代测序方法之一,通过外显子捕获和高通量测序,可对复杂性疾病、单基因疾病、罕见疾病进行探寻其致病基因,是近几年基因研究的一热门技术。它既可以散发人群为研究对象,也可以家系为研究对象。因此,本研究利用WES测序技术对广西一壮族冠心病家系所有外显子区域进行全面分析,初步筛选出广西壮族人群冠心病相关的候选基因,为进一步探究冠心病发病机理提供依据。方法:从2013-2016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壮族人群中,筛选符合条件的冠心病家系。收集该家系11人的临床相关资料,并采集外周静脉血10ml,分别用于生化检查和提取全基因组DNA,通过天根DNA提取试剂盒来提取该基因组DNA,并用DO260/230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各基因组DNA样本进行质量检测,依照建库标准严格筛选入选入组样本。对上述3个样本进行WES测序,所得数据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对所得基因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多重数据库过滤筛选,缩小候选基因范围,利用SIFT、Polyphen-2软件筛选出能导致编码蛋白功能异常的候选基因,再利用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in in Man,OMIM)数据库、NCBI分析候选基因的生物学特征及编码蛋白可能的作用机制,筛选出与冠心病相关的候选基因。最后通过PCR和Sanger测序在家系内进行验证。结果:通过对样本进行生物通过对测序、比对、检测、滤过、注释及dbSNP数据库筛选后得到初步筛选结果,共获得2个患者和1个对照者的SNP位点数目为:50个;Indel位点数目为:7个。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共得到7个候选基因,其中有4个SNP位点:RNF25、CCR5、PPP2R3A、MRPL42,1个是Indel:TMX3。经过PCR和Sanger测序在家系内验证分析,证明PPP2R3A和TMX3可能为冠心病家系易感基因。结论:PPP2R3A和TMX3基因是该冠心病家系的易感基因可能性很大,但是否为冠心病的致病基因,后续仍需进行大样本及相关功能学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