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积累、动态性与集群发展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uc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体现了将演化经济学视角引入产业集群研究的努力。围绕着“产业集群从何而来?如何保持其持续的竞争优势”这一基本理论问题,在质疑原有几种主导理论缺陷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解释产业集群的内生演化框架。本文认为,集群内企业在长期演进过程中所累积的技术与组织能力,是企业、集群乃至区域发展的源泉。集群的动态性,即集群能够不断地从内部打破其现有技术与组织结构,以实现创新性的竞争,是集群持续升级和增长的关键动力。集群动态性的内在基础是集群内多样化发展的技术与组织能力,与一个习惯于掌控创新的企业家群体。动态性的外在表现则是创新性企业衍生的数量与速度,并可以以此来衡量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台州汽摩配产业集群与东莞电脑资讯产业集群做了详尽的比较研究。本文首先详细解析了台州汽摩配产业集群的演进历程,从历史上的产业、文化和技能积淀入手,概述了计划经济体制对后来产业集群发展所起的作用。分析在特定历史情境下形成的集体企业的组织特征与塑料模具制造能力,在产业集群的演进过程中被逐渐“遗传”下去,演变为后来的企业间网络与开发汽摩整车的能力。创新性企业的诞生、衍生与演化,使集群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拥有了多样化的组织与技术能力和学会掌控创新的企业家群体,并不断保持着集群的动态性,使集群的技能基础和竞争优势延续下去。对东莞电脑资讯产业集群的研究,则以东莞籍侨民为切入点,论证东莞为什么走上了一条依靠外部力量发展的道路。早期“三来一补”企业的组织特征,通过“路径依赖”一步步递延,演变成后来的企业组织特征与企业间合作网络。以台资为主导的电脑资讯产业,如何通过“整体移植”的方式在东莞复制自己,本地的“食利者”阶层的生成和对外来者的排斥,使东莞难以形成一个追逐创新的企业家群体。简单的制造与组装技术环节不会带来深度的技术与组织能力的积累,并影响到集群的进一步升级和发展。最后则对上面两种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作必要的总结,分析它们各自面对的问题,提出比较的结论与相关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冯子材因在中法战争中指挥取得镇南关大捷,而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民族英雄。他死后,清政府下令“将生平战功事绩,宣付国史馆立传。”但《清史稿·冯子材传》却错讹十分严重,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积极回应实践要求,站在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指出:“可以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如何在
为预测氯盐渍土环境中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根据长期浸泡试验结果,建立基于Fick扩散定律的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模型。当假定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0 mm,Fick模型的预测结果大约
入世以后,在国内国外同行的双重竞争压力下,集团化经营成了我国钢铁行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国内钢铁企业的物资供应环节却不能满足集团化经营的要求,其中信
物流系统仿真课程是物流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本文提出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对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期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通过案例选择、课堂讨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作为供应链管理重要内容之一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研究不断深入,并且运用于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和供应商建立长期
伴随广州城市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交通问题逐步涌现,随着机动化总量的增长和道路交通的供需矛盾,如何高效有序地维持城市道路交通的畅通与安全成为道路交通管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