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波离散度结合TDI对高血压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6748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通过应用心电图P波离散度测量以及心脏彩超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探讨在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人群中的高血压患者的心脏电-机械时间的变化;  2、研究高血压患者心房电-机械时间与离散度的变化关系;  3、探讨TDI技术预测高血压患者发作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数据。  方法:  择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其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病史组40例(PAF组),不合并阵发性房颤病史组80例(NAF组)。P波离散度测定选择同步记录窦性心律时的12导联心电图,至少连续测量5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均采用人工手工目测法。分别测定12导联P波时限[Pd=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以Pd≥40 ms为阳性标准。  应用TDI进行心房的电-机械时间测量时需连接心电图电极,分别测量心电图 P波至二尖瓣瓣环位于室间隔侧处、至二尖瓣瓣环位于左心室侧壁处和至三尖瓣环位于右心室处所产生的a波之间的时间,也就是心房的电活动与机械收缩时间(分别为PAL、PAI、PAR),并分别计算三个指标之间的差值(LR、IL、IR)。  所选病例中剔除瓣膜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继发性高血压、电解质紊乱以及心律失常患者,已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者至少停药5个半衰期。检查时心电图保持窦性心律。  结果:  1、合并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在性别、年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血糖、血脂)及伴发基础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风心病)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Pd在高血压伴PAF患者明显高于高血压不伴PAF患者。  3、统计学有差异的危险因素包括:Pmax、Pd、左室舒张期内径、左房内径、PAL、PAI、PAR、LR、LI、IR。  结论:  1、合并房颤组高血压患者心房电-机械时间延长,P波离散度增加明显大于非房颤组患者。  2、TDI相关技术对心房电-机械时间的测量可以用于高血压患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  3、P波离散度与TDI技术结合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价值强于单一指标的预测。
其他文献
目的:克隆人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IL-21)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L-21,在哺乳动物细胞COS-7进行表达和鉴定,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1(rhIL-21),用于其
目的:肾间质纤维化是肾脏疾病终末期的共同特征。肾小管上皮细胞可通过多种方式主动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在多种肾脏疾病的动物模型以及人体多种肾脏疾病病理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