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变化对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mai1978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口腔修复临床实践中,固定义齿以能够更好地恢复咀嚼功能并具有良好的稳定、固位、支持的性能及较小的异物感等优点日趋受到患者的青睐。由于口腔粘接材料起到抵抗微渗漏,封闭基牙和修复体之间的间隙,并且通过机械的、化学的方式的结合将基牙和修复体粘接在一起的作用。因此,应用具有良好性能的粘接材料对于固定义齿防止继发龋,发挥咀嚼功能,延长使用寿命尤为重要。 虽然口腔医学界的学者们早就重视和探求粘接技术,但由于牙组织结构和口腔环境的特殊性,例如:牙釉质高度钙化,牙本质界面存在水分,口腔内存在唾液,加之温度变化,微生物,咀嚼力的作用等,使粘接条件很苛刻,以至一直未能解决粘接强度及耐久性的难题。针对这一难题,本实验选择临床常用的玻璃离子粘接剂、复合树脂粘接剂和树脂强化型玻璃离子粘接剂应用冷热水循环的方法,模拟口腔内的温度变化情况,探讨其对粘接性能的影响。以便为临床义齿的设计及粘接剂的选择提供依据。筛选适合临床需要的粘接剂。 材料和方法 本实验应用新鲜拔除的离体牛牙制作直径约为4mm的牙本质片36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都随机等分为3亚组,每亚组分别通过GIC、RM-GIC、RM与直径为3.2mm的镍铬合金金属棒粘接。对照组不进行处理,实验组进行冷热循环5000次。之后,将所有样本在万能测试机上进行拉伸强度测试。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SNK组间检验。 对破坏后的样本进行实体镜观察,判定粘接界面破坏的类型。再对于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