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教育减负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一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社会公众的教育观念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由于相关行政部门对减负政策的执行和监管不力,违背了政府教育减负的初衷,现实结果是:教师工作越减越忙,学生成绩越减越负。这对直面高考压力的高中教师造成了很大压力。教师职业与人打交道多,且容错率低,工作的高重复性使他们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这一现象在农村高中教师中更为突出,严重阻碍了农村教育的长期发展。因此,从政府治理对策视角出发,研究教育减负政策下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对于帮助教师克服消极情绪、专注职业发展,乃至推动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有着重大意义。本研究立足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教师角色冲突理论,将DY农村高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选取DY农村高中71名任课教师为研究样本,调查了政府教育减负政策下DY农村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探索DY农村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政府教育减负政策的内在关联,进而从提高政府相关部门行政能力的视角出发,提出DY农村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治理对策。通过本研究发现,虽然政府教育减负政策推行已久,但面对高考的升学压力,DY农村高中教师的课业负担和精神压力并未真正减少,其职业倦怠程度在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缺乏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均表现得比较明显。究其原因,既来源于社会和家长的过高期望,也有学校评价体制和管理方法上的失衡,更主要的是教师个体本身对职业定位的不合理和自我态度的消极。为此,本研究在评价教育减负政策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分别从政府治理对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三个层面的指导提出应对措施,希望能改善DY农村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帮助教师正视自我、乐观面对工作和生活,从而安心扎根基层,致力于农村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