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法国浪漫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30年所创作的《C大调幻想交响曲》是一部19世纪最具代表性的标题音乐。作品中的固定乐思,所象征的是柏辽兹意念中情人的形象,因而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幻想色彩,这一主旋律在作品中出现十次,经过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变形而呈现出不同的功能、色彩和形象。本文拟对该作品最具典型意义的“固定乐思”在管弦乐配器上(旋律素材、音色素材、配器手法、力度手法和叙述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来探究其配器特色。第一章,柏辽兹《C大调幻想交响曲》的相关背景概况,分析这一时期这一乐曲的创作背景、这部作品的乐队编制以及柏辽兹所理想的音响效果,来对这一时期的相关背景做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章,针对固定乐思旋律、节奏、音高、音区和调性的变化研究,来剖析柏辽兹在各个乐章所用的不同的旋律素材。第三章,针对固定乐思出现时所用的乐器或乐器组合的不同,来剖析柏辽兹在各个乐章所用的不同的音色素材。只有对旋律素材和音色素材这些原材料的分析,才能进一步探讨整体的管弦乐配器。第四章,通过对固定乐思各种力度变化的处理,能够了解柏辽兹这一具浪漫主义特色的配器处理,为寻求表现幅度的扩大而使得力度对比的频度与幅度都大为增强,并且力度变化方式更为丰富,不仅通过谱面所要求的表情力度,更通过声部的增减或是音区的更递来达到这一效果。第五章,从纵向与横向的角度研究柏辽兹的管弦乐配器思维,纵向结构中包括同质与异质性结构,而横向展衍方式包括用转接、对置、统一基调与局部染色这几种手法。第六章,各个乐章主题所表现出的叙述情感。柏辽兹通过这一音响化了的固定乐思,来表现出文学中所描写的那种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从而促使音乐与文学在表现方式上得以靠近,同时,也给纯器乐的体裁注入了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因素,从而赋予纯器乐的题材以更多的具象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