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论证的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的行动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ol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科学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在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推理论证出现在科学核心素养内涵中,即基于证据与逻辑,运用思维方法,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科学问题。近年来科学论证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大规模科学素养测试和各国课程改革中被大力强调。由此可知,想要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做科学探究,论证这一要素必不可少。反观现实,科学实验课中的科学探究呈现食谱化的特点,学生缺少自主建构科学想法以及进行理性磋商的过程。国内科学论证方面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国外经验评介、理论思辨和教学模型设计层面,有关科学论证教学实践的研究并不丰富。因此本研究目的为在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中聚焦科学论证,利用行动研究的方法生动呈现教学逐步改进、科学论证逐步得以凸显的过程。首先,研读科学论证的相关文献,通过分析国内外科学论证教学模型的特点,参考美国学者Osborne提出的科学论证教学框架,笔者结合小学科学实验课的内容,设计了聚焦科学论证的实验课教学模型。其次,选用《摆的快慢》一课,笔者按照行动研究的流程,以“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环节进行了三轮聚焦科学论证的实验课程教学。综合三轮行动研究的学生反馈和教学反思,笔者总结出在聚焦科学论证的实验课教学时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以及可用的教学策略。主要问题有:教师难以全面顾及学生组内论证过程并及时给予指导、组间论证需要鼓励学生更积极的发表意见、面对疑难问题学生难以深入思考论证。对此,笔者使用了角色扮演、设置表态牌、利用开放性问题引导论证等教学策略促进科学论证的教学。最后,笔者使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学生组内和组间录音进行分析,统计发现学生小组的论证语言具有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并且随着三次行动研究的教学改进与完善,学生逐渐能够利用证据进行质疑和辩护,在论证中形成公平实验的观念和使用数据的意识。根据行动研究的过程以及话语分析的结果,本研究认为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能够进行聚焦科学论证的教学,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理解探究实验的流程与特点,发展一定的证据意识和论辩能力。但学生的论证质量受到班级和小组的态度影响,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平等的表达环境,促进论证的发生。总而言之,希望本研究的教学实践和话语研究的结果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使得科学论证能够在当今的科学教育教学中被积极探索、尝试和实践。
其他文献
面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教学变革,写作教学正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微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微写作有其篇幅短、用时少、形式多样等特点,不仅弥补传统习作耗时长的不足,还能为学生提供另类的习作样式,丰富学生的习作生活,是语文课中不可缺少的练习方式。小学中段学生积累的词汇量有限,学习写作近似蹒跚学步,如何利用微写作有效提升小学中段学生的习作能力,奠定学生学习写作良好的基础和开端。本研究聚焦
学位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课程是培养学生优秀品德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的德育课程也是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知识与技能,让他们成为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基础和关键。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对职业院校德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构建,不仅顺应了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也有利于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的传授与传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教学者重新思考教学的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在梳
学位
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对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好服务经济社会的职能,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中职教师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其职业承诺有效性和持续性直接关系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这就对中职教师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中职教师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日益增加的工作压力。部分中职教师职业压力过大且无法有效缓解,容易出现职业认同感低、幸福感
学位
任务分配和航迹规划作为引导多机协同工作的关键技术,一直是无人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但是,当前对多机协同探测问题中区域覆盖路径规划问题的研究大多局限于静态规划,缺乏动态适应能力。并且,如何依据无人机性能划分子区域的研究也少有提及。因此,本文针对多机协同探测问题中的区域划分和区域覆盖路径规划问题展开研究。对于区域划分问题,本文针对基于初始位置的区域划分方法存在无法依据无人机性能进行区域划分的问题,提出
学位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尤其是在职教师范生培养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先后颁布多项政策文件,对职教师范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素质能力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已显现出职教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影子。“核心素养”被誉为课程发展与设计的关键DNA,课程体系构建应考虑到对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同时,政策也强调要重视实践教育教学环节,将实践性课程作为提高师范生实践智慧、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职教师资既具有
学位
研究目的:运动生理学大量的研究已证实,高强度间歇锻炼(HIIT)带来的生理效益要大于中等强度持续锻炼(MICT)的生理效益,同时由于时间短、效率高等优点,更多的大众选择这一运动方式。尽管HIIT的生理效益被众多研究者们证实,但是HIIT在心理效应的适用性上还未得到充分广泛的论证,这主要是因为HIIT心理效益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同时由于HIIT的复杂性,各研究间的结果存在差异。研究表明,运动中诱发
学位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深化体校改革研究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天津“排球之城”的定位发展,更加凸显了女排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天津体育运动学校作为天津女排的重要后备人才输送基地,其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影响天津女排队伍的整体实力。天津女排在我国的女排队伍中名列前茅,14次排超联赛冠军,联赛、全运会、全锦赛、亚俱杯各项排球赛事总计37个冠军。而天津女排不断创造纪录的原因则与天津市体校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输送
学位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战略任务,并将“体育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提高”作为体育文化的建设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围棋项目的蓬勃发展是我国体育文化自信的重要泉源。研究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日韩围棋发展的历程,对未来围棋项目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借鉴意义,同时也是彰显文化自信、向全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
学位
主体性是指主体的自身觉知、自我认同、自我实现、主观意识以及自主性。诺贝尔奖得主石黑一雄在他的第八部长篇小说《克拉拉与太阳》中描绘了深受主体性困境侵扰的后人类社会,并探讨了后人类构建其主体性的方法。后人类主体具有异质性、具身性、植根性和交互性,这与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视域下的身体-主体相契合。有鉴于此,本论文拟从身体角度切入,借助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解读《克拉拉与太阳》中后人类的主体性建构。梅洛
学位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被称为“并世双星”,其作品语言独特,风格各异,是语言研究的瑰宝。情感作为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汤剧和莎剧情感描写中含有大量的隐喻现象,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以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李尔王》中的“悲伤”情感隐喻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注意力视窗理论分析汤莎戏剧中情感隐喻的认知机制,总结二者的认知模式和思维习惯的共性和差异。本文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