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龟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及龟鳖类系统发生的探讨

来源 :浙江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weiaip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两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巨大的恐龙在陆地上横行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龟鳖类动物的影子。根据爬行动物数据库(reptile-database)的记录来看,已记载并被命名的龟鳖类动物共361种。龟鳖类动物的栖息地随着人类对环境的大肆破坏而渐渐消失,又因为其他种种原因,诸如作为食物或是作为宠物这样的理由,可怜的龟鳖类动物无法逃脱被人类疯狂捕获的命运。保护龟鳖类种质资源也是刻不容缓,因此人类对龟鳖类动物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但不限于对龟鳖类动物的系统发生关系以及物种分类作更进一步了解。典型的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是序列总长度在大约16Kb-20Kb的共价闭合的双链环状DNA。由于线粒体基因组具有结构简单、呈母性遗传且较少发生基因重排等相对来说优于核基因组的特点,被广大研究人员在进行动物遗传进化以及系统发生关系的相关研究时作为关键的研究对象。截至目前(2021年3月),在NCBI正式公布出的龟鳖类动物的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中一共包含了132个物种,这意味着远超过一半的龟鳖类,人类尚未能测得其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而在龟鳖目中物种数量最多的就是地龟科了。然而,71种地龟科里仅36种被测得了线粒体全基因组。显然,利用线粒体全基因组数据来研究龟鳖目动物的系统发生关系还需要我们做许多工作。本研究中获得了地龟(Geoemyda spengleri)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对其氨基酸组成、相关同义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等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地龟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7448 bp,共38个基因,其中23个t RNA比典型的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多了1个t RNA-Glu假基因,13个蛋白编码基因(Protein Coding Genes,PCGs)和2个r RNA及一个D-环区(D-loop region)。其基因组结构、基因排列顺序和碱基组成均与典型的脊椎动物略有区别,存在基因重排现象,并提出了演化假说。地龟NADH3基因的第215位点存在额外核苷酸G插入。地龟的控制区序列长度分别为1937bp,在靠近5’端的位置发现了3个保守序列框(CSB1-3);在地龟控制区的5’端,存在一个基序(motif)长为23 bp(ATATTATTATATTATTATATATC)的长片段串联重复序列(重复3次),在其3’端发现有AT含量丰富的微卫星序列。本文结合从NCBI上检索到的另外22种龟鳖动物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以一种鳄及一种蜥蜴做外群,基于线粒体的13个蛋白编码基因的合并序列数据,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ML),并选用GTR+G+I作为最佳的碱基替换模型,重建了龟鳖类动物的系统发生树,从而探讨地龟在龟鳖目动物中的系统进化地位。ML树显示缅甸棱背龟(Batagur trivittata)和阿萨姆棱背龟(Pangshura sylhetensis)先构成姐妹群,再与地龟聚为一支,之后再与地龟科下的另外六个属的龟并为一支从而组成地龟科。结合龟类的栖息地分布等信息确定了地龟属与潮龟属的亲缘关系最近。
其他文献
学位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赋予了个人充分表达自我意见和价值诉求的自由,也加速了网络舆情的发生和演变。民众越来越习惯于在网络平台上发表对于热点事件的看法,这使得网络舆情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力量和民意空间。网络突发性事件的此起彼伏使得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对网络舆情的发现、引导和治理工作。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及时洞察网络舆情的变化,以防止舆情演化为舆论,化解潜在的公共关系危机成为管理者愈发关心的问题。与此同时,自然语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新世纪76号”2020年7~9月份在南印度洋进行的探捕项目。主要对南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捕捞技术、渔场情况、环境因子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本文对金枪鱼延绳钓渔具渔法做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在研究渔场环境上利用了CTD所测数据,并采用GAM模型分析了主要金枪鱼产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利用频率分布法分析了主要金枪鱼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包括叉长
学位
当今社会,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深入人心,全程冷链、配送及时就成了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明确需求,但这无形中增加了配送成本。本文研究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对制定合理的配送方案、减少配送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以A公司的营业数据为例,首先,通过灰色关联度的方法,确定冷链物流配送成本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接着,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重要性对影响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
学位
有害藻华(HABs)引起的水生生态问题已广泛发生,不但极大阻碍了沿海经济的发展、污染饮用水资源,且产生的毒素经过生物富集化作用危及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甚至导致死亡。其中麻痹性贝毒(PSP)在有害藻华产生的毒素中毒性最强、分布最广、危害最大。而PSP的来源仍是未解之谜,藻-菌关系是揭示PSP来源的重要突破口,解析产PSP甲藻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则是其首要前提。本文采用二代测序(16S r RNA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