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主义角度审视苏联解体——以1991年波罗的海民族冲突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19906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近代民族主义追求一种民权政治,是民族对本国政治权力的认同,它要求政权必须建立在民族同意的基础上,即每个人可以自由、公平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并能够在政权中得以体现。  近代以来,大多数国家皆由民族组成,其中苏联更是一个庞大的多民族国家,却只立于世间69年。苏联解体固然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民族问题却也是击穿苏联统治的一柄重剑。其中波罗的海三国民族与苏联主体民族俄罗斯民族的冲突正是苏联民族问题的冰山一角。波罗的海三国,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从俄罗斯帝国开始就被其纳入版图,三国的民族主义发展因此一直与反抗俄国统治联系在一起。  而在俄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第一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在处理遗留下来的民族问题时仍然没有重视波罗的海三国的民族利益,导致波罗的海三国对苏联政权具有极强的抵触情绪。以安德森的角度看,民族对政权认同感的薄弱使苏联政权危如累卵,为日后引发三国独立运动以及苏联解体浪潮埋下伏笔。  所以,本文即以民族主义发展导致波罗的海三国独立为切入点,梳理了波罗的海地区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脉络并分析了原因,最后论述了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对苏联解体产生的深刻影响。  本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导论叙述了为什么选择本议题,藉由苏联民族问题由来已久引出俄罗斯人和波罗的海三国的民族冲突。  第一章阐述了民族的相关理论,分别是列宁的民族平等理论和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理论,接下来简要介绍了一些历史史实。对历史上波罗的海民族和俄罗斯人之间的冲突及波罗的海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作了初步整理,为苏联时期波罗的海地区屡次发生民族冲突事件做一个解释和铺垫。  第二章到第三章介绍了1991年发生在波罗的海地区的流血冲突事件、事件结果以及原因分析,苏联对波罗的海地区民族利益的忽视和利用是民族主义间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自相矛盾的改革又让民族矛盾雪上加霜,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干预又使苏联民族矛盾激化,致使苏联民族问题更加严重。  最后一章是基于以上内容对苏联解体的一次反思,从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对政权合法性的影响再到引发社会主义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新思路,帮助我们正确看待民族问题、解决民族冲突、维护各民族利益和情感,保障国家稳定和富强。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以及对未来社会民主体制的设想,并且回顾了民国时期至建国前、后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共产党结合自身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