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总结和介绍一种自主开发的专利产品“输尿管软镜手术辅助机械手臂系统”,并开展小规模的离体动物实验检验其应用效果,以评估该系统初步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研制一种新的手术器械和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材料与方法: 实验一:安排20名无输尿管软镜操作经验的实习医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名,应用机械手臂系统辅助操控输尿管软镜进行操作,对照组10名,应用传统输尿管软镜进行操作。记录并比较两组人员从输尿管通道鞘开始操作至发现左肾上盏结石的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GRS评分有无统计学差异。 实验二:实验组和对照组(分组方法同实验一)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及训练后,可以成功在2分钟内寻找出左肾上、中、下盏共3个结石,计算并比较两组所需的培训时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分析两组输尿管软镜的学习曲线有无统计学差异。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同分组的操作时间和GRS评分这些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Mauchly球形检验不满足时,采用Greenhouse-Geisser检验进行校正,时间上的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比较不同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两组培训时间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Satterthwaite近似t检验校正自由度。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实验一,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平均操作时间更短,分别是(313.57±69.69)秒VS(531.53±95.27)秒,t=64.300,P<0.001,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GRS评分更高,分别是(20.97±2.7)VS(16.13±1.54),t=61.178,P<0.001,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是3.3%VS13.3%, P=0.161。 实验二,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所需的培训时间较短,分别是(1.62±0.30)小时VS(31.84±8.66)小时,t=11.027,P<0.001,有显著性差异。 研究结论: 机械手臂系统辅助输尿管软镜进行操作训练的培训时间较传统输尿管软镜短,学习曲线变短,学员进步显著。完成从输尿管通道鞘开始操作至发现左肾上盏结石的操作时间较传统输尿管软镜显著减少,安全性高,值得大力推广并利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