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完成,商业银行间的价格竞争趋于激烈。此外,中小银行逐渐崛起、民间资本开始进入银行业,也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竞争能使得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但根据国内外研究,银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会影响银行的风险,进而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信用风险的上升也可能与竞争有关。在此背景下,信贷行为作为信用风险产生的源头,研究我国银行在贷款市场的竞争程度对信用风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有关银行竞争与风险之间关系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并从理论角度阐述了银行在贷款市场竞争对信用风险的主要影响机制,然后,使用我国34家商业银行2006年至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以勒纳指数衡量银行在贷款市场的竞争程度,发现我国银行贷款市场竞争度总体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具有垄断优势。以不良贷款率作为信用风险的代理变量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银行贷款市场竞争与信用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经过计算拐点,发现现阶段竞争使得信用风险上升的作用占据主导,银行贷款市场竞争度与信用风险呈现正相关关系。本文还对银行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贷款市场竞争与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性。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应该减少价格竞争行为、找准市场定位、加强多元化经营并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相关部门应该与银行共同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