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智能人脸识别技术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脸检测与识别技术是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领域内最有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且极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其目的是使计算机像人一样具有从一幅图像中发现是否存在人脸,以及对发现的人脸进行身份鉴别的能力。本文在对目前主流人脸检测与识别技术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如何提高人脸检测与识别的精度与速度,同时保证系统有较强的鲁棒性,并最终实现了一个人脸检测与识别系统。通过在该系统上的大量评估性实验以及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证明本文采用的人脸检测与识别方法基本达到了上述目标。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在人脸检测方面:将人脸肤色检测模型和最佳全局自适应阈值选取算法相结合,精确地分割出人体肤色区域;在此基础上对图像进行以下预处理以进一步提高图像分割质量:先通过均值滤波去除噪声、进而采用腐蚀、膨胀等形态学方法除去肤色区域的桥接和部分小连通区域,而后筛除不符合人脸比例关系的类肤色连通区域;最后采用模板匹配方法对候选人脸匹配概率进行评估、超过指定阈值则可确认为人脸。实验结果说明:该方法可以针对图像自身的肤色区域与背景区域直方图分布情况自适应选取最优分割阈值,实现对肤色区域的精确分割,从而提高了人脸检测精度。在人脸识别方面:对原图像进行分块离散余弦变换得到频域图像,在频域提取人脸特征,截取各组离散余弦变换系数矩阵的低频部分作为观察向量,以用于对二维隐马尔可夫模型进行训练。采用二维隐马尔可夫模型作为人脸二维特征的全局相关统计模型具有精确建模的特点,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该方法可获得很高的识别精度。
其他文献
可拓学是一门最近发展起来的原创性学科,它以形式化的模型,探讨事物拓展的可能性以及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将可拓学应用到不确定性推理中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将可拓学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逐渐依赖计算机存储信息,并借助网络传递、交换重要资料。这些信息在进行处理和传递前要以电子文档的形式
当今社会,虽然信息的获取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图书作为古老而又庞大的信息载体,仍占有主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信息资源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图书馆管理系统是
随着空间数据在信息技术领域应用中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在资源调查、评价、管理和监测,在城市的管理、规划和市政工程、行政管理
访问控制是信息安全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企业级开发中,最为普遍采用的访问控制机制是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简称RBAC。标准的RBAC包括核心RBAC、继承
网络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一直是近些年来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考试系统不仅是标准化考试的方向,更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将考试、统计、比较、交流等推向全球,更有利
近年来,随着微博的快速发展,面向微博的情感分析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广大的网民会在微博上表达自己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观点、电影的观感、产品的使用感受等。对微博进行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元素。然而,对于防火墙规则的管理,尤其对于多防火墙系统的企业网来说,已经变成一项既复杂又容易出错的工作。防火墙的过滤规则按照一定的顺序,小心的
随着海洋开发、灾害预防、环境保护等方面发展的需要,浅水波方程的数值求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国内外计算数学、计算流体力学的热门课题。现今,人们求解浅水方程的所使
无线体域网络(BAN),作为无线医疗保健传感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布在人体上或人体内的传感器,用一跳或多跳的方式将感知到的数据传送到BAN网关节点,对被监护者提供生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