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浙东学派文学中坚李邺嗣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邺嗣是甬上李氏家族的嫡系子孙,他生于明末清初之际,历经过时代的沧桑巨变,后以遗民自居,苟活于末世。在乱世之中,李邺嗣潜心于文史,是清初浙东学派中的一员,虽与黄宗羲无师徒之名,但来往频繁,联系密切,二人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与此同时,李邺嗣与乡邦文人群体诗酒唱和,以诗文叙写甬上的风物人情,且致力于乡邦文化的整理、保存。本文从清初遗民、浙东学派及乡邦文化三个角度探析李邺嗣文学成就,全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以甬上李氏家族的传承谱系为焦点,梳理李氏家族的世系脉络。其家族肇始于宋元之交,奠基于明中前期,兴盛于万历之后,而当明末之时,家族随时代的崩溃而流散,兄弟子侄各有遭际。从百年家族的历时性来看,甬上李氏家族可以归纳出三大文化特征。一是以功名为重,科举仕宦。二是以学问为重,重史擅文。三是以气节为重,忠孝传家。李邺嗣正是在这样的名门大族中成长的。  第二章着眼于李邺嗣的遗民意识及诗文创作,首先,谈李邺嗣从抗清到隐逸的人生经历。其在忠孝庭训之中长大成人,在明清鼎革之际热血抗清,在大势已去之时苦节隐逸。其次,谈李邺嗣家恨国仇的诗文吟咏。在朝不保夕的离乱之时,李邺嗣以笔言志,将重心放在家恨的抒发,国仇的咏叹,遗民的赞扬三个方面,由此展开论述。最后,以《西汉节义传论》为对象,从节义人物的选择与节义思想的评述两方面,研究这本史论著作。从中可以看到李邺嗣的遗民气节。  第三章分析李邺嗣浙东学派的思想渊源,及其文学影响。第一,介绍李邺嗣与黄宗羲及其梨洲弟子群之间的问学交游,勾勒其来往经过。第二,分析概括李邺嗣文学思想中的文史观、本体观、创作观及批评观。四者与黄宗羲的文学思想之间有着深厚的联系与发展。第三,探讨李邺嗣在创作层面上体现出的艺术继承与个性特点。主要从其诗文的经史根柢与艺术个性两个角度分析讨论。  第四章探求李邺嗣关于乡邦文化的书写与乡邦文献的辑撰。一是要了解李邺嗣与乡邦文人群体的联系互动,其中可以发现政治气节与意识形态是李邺嗣与乡邦文人群得以欢聚交游的内在前提。二是从李邺嗣的诗歌中发现其对甬上山水、人事的描摹刻镂。主要从自然风物、名胜古迹与吏治文教三个方面依次分析、概括。三是了解李邺嗣所参与辑撰的《甬上耆旧诗》与甬上文化的联系。从辑撰特征与文化意义两个角度切入,既有助于理解《甬上耆旧诗》的内容主旨,又可借此一窥甬上文化的精神气韵。  文末录《李邺嗣年谱》一篇,以李邺嗣的诗文作品与家族相关文献为基础资料,用以确定作品文本的创作时间,梳理李邺嗣的生平经历,补足前人的失漏之处,以便读者与研究者全面、立体地了解李邺嗣及其文学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探讨J.希利斯·米勒的阅读伦理观。米勒在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德里达延异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阅读伦理观。他认为:阅读是一种做事,阅读
以Q345中厚板对接焊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分析软件对焊接过程三维瞬态温度场进行了模拟。通过对不同时刻的温度场分布和不同点所经历的热循环曲线进行分析,得出距离焊缝等距
期刊
上饶经济开发区辖区面积176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0万人。开发区党工委辖两个农村基层党委、两个工委、43个党支部、1438名党员。其中,有50年党龄以上的老党员及生活贫困党员97
期刊
采用宏观形貌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显微组织分析、SEM微观形貌分析等手段,对某公司的甲醇输送管道开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甲醇输送管道开裂为脆性开裂,焊接热循环产生
近年来,新干县委结合实际,勇于创新,以扎实的举措、务实的作风,不断深化和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以“
对仅仅运行了130天的过热器连通管40°弯头产生的严重裂纹,从弯头结构、加工、热处理和焊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弯头材料的抗开裂性能严重下降、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中国的“传记式批评”事实上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但是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对这种文学批评方式的理论总结还不够,本文试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传记式批评”通常被认为是文学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