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录”中的明代北京藏传佛教研究——以《燕行录全集》为中心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an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鲜王朝素来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尤其是李朝王朝时期,视明朝为天朝上国,源源不断选派精通汉文化的使臣出使明朝,他们将沿途的所见所闻著录成书,即今天所见的“朝天录”。“朝天录”内容涉及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生活、宗教等方面,也涉及到北京的藏传佛教。藏传佛教随忽必烈迁都而东传至北京,明朝时期在北京进一步传播和发展,被来京朝贺的朝鲜使臣记录在其“朝天录”作品中。   根据研究侧重的不同,关于北京藏传佛教以及燕行录的既往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利用国内史料对北京藏传佛教进行研究,或是集中于某部燕行作品进行分析。本文利用《燕行录全集》中所收集的明代“朝天录”,从中辑录出有关藏传佛教史料,对明代藏传佛教史料进行补充论证,突出《燕行录全集》对明代藏传佛教研究方面的史料价值,并从中分析明代朝鲜人眼中的藏传佛教。希望补正史之不足,并有所突破。   “朝天录”是朝鲜使臣出使明朝所留使行作品的统称。本文第一章系统论述了“朝天录”的版本和主要内容,并对朝鲜使团的构成、朝天路线做了统计研究,对“朝天录”的作者也做了全面的整理。   明代藏传佛教在北京的传播发展,不仅在内地的史书及笔记小说中有记载,同时也为来京朝贡的朝鲜使臣所记,这些记载集中于“朝天录”之中。本文第二章系统整理出“朝天录”中的藏传佛教史料,分别对北京藏传佛教诸寺庙、藏传佛教朝贡僧及西番僧活动场所进行研究和论述。   本文的第三章分析了朝鲜使臣对明代中国佛教信仰和西番僧产生的误解及其原因,并指出其主要原因是使臣深受本国宗教观念以及华夷思想的影响。在指出这些误解的基础上,还系统阐述了“朝天录”中藏传佛教史料的价值。
其他文献
唐宋以来,地方精英力量迅速崛起,逐渐形成一个有影响的社会阶层.精英介于国家与民众之间,成为上下沟通的桥梁;同时,凭借自身实力,对社会的运转及秩序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本
清代自顺治初年建立绿营兵制以来,绿营就一直与八旗同为清代的两大经制兵。而各级绿营武职官员,则是绿营军队的中坚与核心力量。其贤劣与否,直接决定着清代绿营军队整体素质
针对某新型掘进机截割头内喷雾无法正常喷雾的问题,利用CFD软件建立了该截割头内部流道的仿真模型,通过数值分析,得到了截割头内部流道前、后腔串联是无法正常喷雾的根本原因
结合GB3836.2-2010对隔爆外壳的要求及实际机械加工工艺的要求,对煤矿用快开式门或盖卡块结构及其机械连锁情况按照不同形式进行分析,提出在设计、加工、安装、调试中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