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硅烷先驱体法制备氮化硅纤维的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wd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聚碳硅烷作为先驱体,经熔融纺丝得到原丝,然后采用无氧电子束交联进行不熔化处理,将交联后的纤维先在NH3气氛中于700℃~1000℃进行氨化反应,接着在N2气氛中于1000℃~1300℃进行氮化反应,这样便可制备无色透明的氮化硅纤维。本文针对热解工艺对纤维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利用XRD和FTIR对热解纤维的相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AES对热解纤维进行化学元素分析;通过SEM对纤维的断口及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利用电子单纤维强力机对其拉伸强度进行测定。 研究发现,氮化硅纤维的强度和模量均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与仅仅在NH3中氨化热解的纤维相比,进一步在N2中热处理的纤维性能会有显著地提高;在1300℃热处理的Si3N4纤维的强度达到769.2MPa,模量为93.4GPa,而且此纤维仍属于非晶态。 从纤维表面形貌可以看到,四个温度下热解的纤维均比较致密,表面都很光滑,基本没有缺陷。但从纤维的断口形貌则可以发现700℃和900℃热解的纤维断面相对光滑,纤维的断裂源是表面缺陷造成的:而在1100℃和1300℃热解的纤维断面则呈现出河流状裂纹,仔细观察发现这是由纤维内部气孔所致。 与文献报道的Sinber纤维比较,本研究氮化的陶瓷纤维的力学性能尚有较大差距,具体原因仍有待于下一步详细的研究。此外,需要对整个反应过程及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以双酚A聚碳酸酯(Bisphenol-A polycarbonate,BAPC)薄膜材料以及蒸涂不同纳米金属的BAPC薄膜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丙酮气相诱导的方式,研究了这些薄膜材料的结晶、结构和形态
1rn不知缘于怎样的灵感,人们对现象世界作了物质与非物质的区分.由此,人与动物有了分野:人自身也有了之所以为人的精神世界.rn回首人类的历史,其实质就是一部物质世界与精神
期刊
爱德华·约翰·艾尔是19世纪澳大利亚杰出的探险家.当年,他探索发现了从南澳大利亚到西澳大利亚的道路,其壮举令人敬仰,但艾尔后来在牙买加总督任上的暴虐亦备受诟病.历史学
期刊
磁性液体(MF)是纳米磁性材料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一种悬浊液,已经应用于许多领域。作为一种生物和医药领域的载体,要求纳米颗粒表面吸附、包裹能力强,载量大。应用于动态密封,要求
石墨烯独特的平面二维结构赋予了石墨烯优异的机械、光学及电子传递等性质,所以石墨烯材料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大规模制备石墨烯和使用石墨烯构建宏观结构仍是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热塑性聚氨酯和氯化聚乙烯的共混改性,在二元共混的基础上加入第三组分聚氯乙烯对三元共混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主要研究了二元共混物的共混工艺、机械性能、最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工作的形势也在快速转变,但是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员工不能跟上社会的变化,对社会的认知度不高,这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工会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不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心理情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中生正处在即将迎来高考、步入大学生活的重要阶段,其承受着多重来自外界的压力,父母的期
巫傩文化研究者、摄影家吕光群先生拍摄编著的《中华巫傩文明——傩仪、傩俗、傩舞、傩戏》一书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已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沉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