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我国今天的城市人居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城市景观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景观设计相对于以往风景园林也有了更多的内涵,呈现出富有生机的局面。但现实也令人堪忧,到处近似的城市广场以及居住小区,反映出了设计师的审美价值观缺失以及大众的习惯性审美问题,尤其在植物造景方面,表现为崇尚洋化、求贵求奇、忽视具体的环境、忽视本土植物的运用,并缺乏乡土与寻常美的美学认识,渐渐的形成了一系列影响着我国植物景观设计的趋同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当务之急应该是思考并找寻有利的解决途径,使得我们的城市人居环境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充分挖掘并关注土地本身那般朴素的、饱含辛勤的乡土气息;探讨一种新的审美价值观以摸索当代人居环境建设的新审美方向;探索“闲花野草”优化造景的新途径使得人们能够感受真实环境、享受时代的美好。这些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本文以景观设计中的植物景观元素为着眼点,落笔于那些极容易轻易践踏忽视的“闲花野草”——乡土野生植物,首先分析中国植物景观营造美学的历史线索与发展,剖析植物景观营造美的设计思想变迁,找寻挖掘新审美价值观的源头,并且从传统生活方式、儒释道思想、诗词绘画三个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植物景观营造美学的渊远影响。之后通过对植物造景历史延承脉络的分析,呼唤当代城市景观建设应该回归土地之美、关注寻常之美,从而走出种种发生于当代土地之上的背离与困境,并启发人们用“新乡土”的视角发现符合时代气息的新审美视角。接下来以“闲花野草”的营造美学为落笔点,深入分析乡土野生植物的美学多样性以及多层次美学结构,提出“闲花野草”合理的审美方式,从而唤醒并逐步条理的引导人们将目光从习惯性审美中抽离出来,关注野生之美,关注身边的美,回归土地本身,重点在于探讨一种新的审美价值观以摸索当代人居环境建设的新方向。最后通过探索“新乡土”景观设计视野下的“闲花野草”之美,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现场实地调研并结合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景观设计实例,更深一步的探索以“闲花野草”为主题的优化造景新途径,探讨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途径,最终以新的审美姿态重回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