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HSP10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初步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干旱地区常子宫内膜,30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15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50例子宫内膜癌中HSP10的分布及表达。
结果:
1.HSP10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程度不同(Hc=82.8,P<0.001):内膜癌中HSP10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增生过长内膜、非典型增生内膜,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非典型增生内膜中HSP10表达高于增生过长内膜和正常内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过长内膜中HSP10表达高于正常内膜,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HSP10的阳性表达程度与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情况有相关性(P<0.05),即深肌层浸润、宫颈受累的内膜癌中HSP10表达强于浅肌层浸润、宫颈未受累者:HSP10表达与患者年龄、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术前血清CA125/CA199水平、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腹水细胞学、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
结论:
1.HSP10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递增形式,在子宫内膜癌中高度表达,提示HSP10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某些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之一。 2.HSP10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情况有关,提示HSP10可协同其他检查检验方法,对术前评估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情况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对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HSP10只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某一方面,对肿瘤预后的评估是相对局限的。测定HSP10的同时,应结合临床病理学和生物学指标对肿瘤的预后和治疗效果作出综合评价。HSP10可否作为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指标,还有待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及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