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掺杂MoS2/C复合体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性能的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fasof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气候变暖以及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消耗殆尽,环境和能源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寻找绿色可再生能源受到各国关注,以便构建和优化现有的能源体系。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是一种基于污水处理和能量回收发电的装置,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研究的重点。目前,微生物燃料电池输出功率低和阴极催化剂成本较高是限制该项技术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因素。探寻高效率和低成本的阴极催化剂材料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本文制备了两种阴极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比表面积(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物理和化学表征测试手段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并使用循环伏安法(CV)、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旋转圆盘电极(RDE)等电化学测试方法测试其电化学活性。三聚氰胺作为碳源和氮源,钼酸铵和硫脲分别作为钼源和硫源,并且利用普朗尼克F127作为软模板,采用液体自组装和高温碳化的方法,制备氮掺杂二硫化钼(N-MoS2/C)复合体阴极催化剂材料。通过改变不同的碳化温度,从而调节N-MoS2/C的结构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探究N-MoS2/C的结构组成和活性成分对氧还原性能的影响。MoS2的结晶度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分段煅烧去除表面活性剂F127的过程中,大量的活性中心暴露出来,从而增强了氧还原活性并提高了氧的渗透率。N-MoS2/C-900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具有最大的功率密度(0.815 W m-2)远高于Pt/C(10 wt.%)阴极,并且在持续运行1700 h后,仅仅下降了 1.23%。N-MoS2/C-900催化剂的氧还原路径以四电子过程为主,这主要是由于丰富的晶格缺陷和有效的氮掺杂(吡啶氮、吡咯氮和Mo-Nx)之间的协同作用。利用三聚氰胺作为氮源和碳源,钼酸铵作为钼源以及硫脲作为硫源,在升温机械混合的过程中引入碳纳米管(CNT),经高温碳化后形成N-MoS2/C/CNT-x(x=600,700,800,900)复合材料。N-MoS2/C/CNT-800 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 121.98 m2 g-1,其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也展现出了最大的功率密度(0.824 W m-2),其电化学活性得到了提升,并且作为阴极催化剂应用于MFCs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利用三聚氰胺、钼酸铵和硫脲为前驱体,并在合成的过程中分别引入F127和CNT后经高温碳化得到的氮掺杂复合材料(N-MoS2/C、N-MoS2/C/CNT)在MFCs中是一种良好的替代Pt/C的催化剂。
其他文献
真实,是无产阶级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新闻摄影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摄影技术问世后才出现的一种报道形式。照相能原原本本地反映客观现实,具有见证性、权威性与说服力
背景及目的肿瘤治疗过程中出现化疗耐药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瓶颈,随着对肿瘤治疗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肿瘤生存的微环境富含细胞外基质及其受体整合素,而他们对肿瘤生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现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经济体制上来说是一种混合经济,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既遵循市
科学过程技能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重要基础。对于科学过程技能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分析了如何以客观选择题、主观简
淤泥质潮滩由于受潮汐周期性运动的影响,经常为海水所淹没,是一种动态不稳定的陆海过渡地貌单元。它存在明显的冲淤变化,致使常规的现场观测较为困难、工作量大、成本高。基于遥感影像水边线信息复合技术(WDM),并对影像成像时刻提取的水边线进行赋值,通过构建潮滩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从而实现对淤泥质潮滩的高程反演。1996年黄河清水沟流路人工改汊清8汊入海,改变了三角洲进积的空间格局,使得黄河入海泥沙在
本文基于城市行政等级和辖区差异的视角本文基于城市行政等级和辖区差异的视角,利用46个大中城市的数据个大中城市的数据,测算了农民工市民化公共投入公共投入。主要研究发现
书法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毛笔书法教学在我国普遍处于被忽视的位置,为了深化我国中小学学生对毛笔书法的认识,并提高他们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昌飞公司先后提出并实施了“三年调整打基础”、“三年精益建基业”的战略目标,推动公司从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迈进。 In the face of the new s
丰富优厚的本土资源只是城市发展的先天条件,各种各样的工业资源也不会永葆一座城市发展的后劲,那么,城市如果要发展,高技术产业才是主要驱动力!因此,研究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非线性关联特征及空间交互效应机理具有现实紧迫性。在考察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创新绩效时,有必要在分析框架中加入空间集聚因素,以更细致、全面地研究空间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门限及溢出效应,鉴于此,论文做了以下研究:(1)双重门限
从1989年起实施的榆林治沙一期工作已告战捷。今年又步入二期工程。二期治沙工程,计划通过7年时间,采取综合措施治理开发沙地1000万亩,其中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防护林12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