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柬埔寨吴哥窟是世界上较为重要的考古学遗址之一。吴哥城始建于9世纪初,共有600余座各类建筑,整个吴哥城全部建造完成耗时约四百余年,分布在茂密的树林之中。吴哥王朝在11世纪开始迅速发展,至13世纪达到鼎盛时期,是当时称雄中南半岛的大帝国。吴哥王朝是柬埔寨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所留下的遗迹记载着高棉民族辉煌的历史进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每年游客数量的快速增加,吴哥遗址及其周边的环境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水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物质资源。已有的研究表明,吴哥是“因水而兴,因水而废”。虽然国外对于吴哥遗产地水系系统与水资源的遥感考古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令人鼓舞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于区域水系的完整性研究不够,对于自然与人工水系的界定不公清晰,这些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本文是在中国科学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吴哥遗产地环境遥感”支持下,开展的有关研究。通过利用Landsat、SPOT-5、QucikBird遥感数据和SRTM DEM数据以及古地图、古文献等多元数据,探究了以中高分辨率遥感数据(SPOT-5)提取水体的方法,并基于SRTM DEM数据对吴哥水利系统进行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基于中高分辨率SPOT-5数据对水体细微信息提取方法研究。对于一个较小研究区提取地物信息,需要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适合的光谱信息提取水体更加细微的信息。本文以柬埔寨西北部吴哥遗址区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SPOT-5影像的水体信息提取方法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区内的地物光谱特征信息,发现各地物在绿色波段和短波红外波段虽然都有下降趋势,但是水体的变化程度最大,利用这个信息建立了基于决策树的一种水体提取模型。 (2)基于DEM数据对吴哥地区水系的宏观分析与数字化重建。使用ArcGIS10的Arc Hydro Tools模块通过对SRTM DEM数据进行填洼、地形修复、计算汇水面积、绘制子流域分水线、自动生成河网等一系列的处理,最终成功提取完整的河网信息,并绘制出吴哥地区的水系和水域分界图。通过对DEM高程进行分层,可以发现整个研究区分为三个区域:库伦山以及山下平原区、中央寺庙区、洞里萨湖湖区,并对三个功能分区的关系做了系统的分析,最后综合自动提取的水体和水系,结合人工解译的其它地物绘制出吴哥地区遥感综合解译图,并对吴哥水系进行了分析和数字化重建。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吴哥古代水利系统的构成,以及水系对古城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