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堤建筑物稳定性研究是堤防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运行中重要研究对象。洞庭湖区穿堤建筑物大多修建在软土地基上,极易出现不均匀沉陷、裂缝、滑动等结构性破坏。本文针对东保闸穿堤建筑物破坏机理问题,以东保闸穿堤涵管为研究对象,结合e~p曲线的特征分析,改进了基于压缩实验的邓肯张参数(K、n、G、F)估计方法,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差分法分析研究了东保闸穿堤涵管滑移变形的影响因素,研究了涵管及八字墙结构的抗滑稳定安全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压缩模量,压缩系数及初始孔隙比之间相关关系的分析,得到了孔隙比与压应力间的函数关系。利用所得的函数关系,研究了土体初始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进而通过构造lg(E/Pa)-lg(σ3/Pa)关系,获得了K、n参数估计方法。在固结压缩实验数值模拟中,引入邓肯张切线弹模和切线泊松比,采用摩尔库伦弹塑性模型,模拟标准固结实验过程,分析压缩变形与压应力的关系,并与物理实验成果进行对比,从而反演分析了邓肯张参数(K、n、G、F)。2.研究表明,东保闸涵管区回填土抗剪强度参数变化对涵管变形的影响较大。以设计院给定回填土抗剪强度参数为基准,由于在回填施工过程中遭遇持续降雨以及压实度不足等问题,当回填土抗剪强度参数减小50%,涵管及八字墙的水平位移增加了0.3cm,增幅2.00%,竖向位移增加了 3cm,增幅1.67%;第三主拉应力最大为0.04MPa,增幅33%;塑性区体积增加了 15 m3,增幅43%。说明回填土抗剪强度参数的降低可能会导致涵管水平向产生滑移。3.地基粉喷桩的长度及涵管分节长度对于涵管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和应力分布影响较大。当粉喷桩长度均等时,18m长粉喷桩计算得到的地基土最大沉降位移相比实际12m长粉喷桩减小了 3cm,减幅比例达12.8%;当两边桩群与中间桩群不等长时,中部最大沉降位移减小了 1.1cm,减幅4.7%,有效减少了不均匀沉降。伸缩缝数量的减小即涵管分节长度增大使涵管第三主压应力分布更加集中于伸缩缝位置处,当分节长度由8m增加到12m时,最大第三主压应力增加35%。4.正常情况下,第八节涵管及八字墙仅受主动土压力时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3.99,基底摩擦系数f对此种方案下的抗滑稳定性影响最大,极差影响值为1.1907,影响力度最小的因素是回填土粘聚力,极差影响值为0.1232。当回填土粘聚力为12kPa,内摩擦角为9°时,其产生的下滑推力最大为840kN,此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最小为1.04,涵管结构的抗滑稳定性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