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伤兵之友”运动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02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中外,举凡战争爆发,伤亡就无可避免。因此,无论是从战时还是战后看来,伤兵的善后工作都显得极为重要。 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中华民族奋起反抗。随着战事的逐步推进,中国军民特别是前线官兵的伤亡越来越为惨重。一时间,伤兵问题凸显出来。在此时代背景下,广大爱国人士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责任感,积极投身到爱护伤兵支援抗战的时代洪流中来。“文化劳军运动”、“捐募寒衣运动”、“节约献金运动”……诸如此类以支援抗战为宗旨的爱国运动此起彼伏,绵延不绝。“伤兵之友”运动正是这些民众爱国运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运动之一。 目前学术界对这一运动的研究,不可不谓极其薄弱。据笔者所知,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尚无零星的探讨,更遑论系统研究了。 本文从伤兵问题之形成及社会各界对此的认识与思考、“伤兵之友”运动及“虽残不废”运动(“伤兵之友”运动第二阶段)三个方面来对“伤兵之友”运动做一分析。首先,伤兵问题一出现就得到了社会热心人士的广泛关注。他们从抗战大业和社会稳定的角度阐释关注伤兵问题的重要性,积极发表有关如何妥善处理伤兵问题的议论,包括如何救疗伤兵和伤残官兵(即“荣誉军人”)的善后。这些热心人士的重视,对于伤兵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2019年7月,第三届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在云南楚雄举行,本刊编辑部是论坛的支持单位之一。经论坛主办方和作者本人同意,我们从本次论坛近90篇交流论文中遴选了3篇佳作,予以
从网络信息资源的特性、图书馆读者的认识水平、网络信息资源检索费用和网络信息传输速度等几方面论述了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时所产生的障碍和图书馆在消除这些障碍时应采取的措
偶然性对军事突发事件的影响具有规律趋势,军事情报预测必须掌握偶然性对军事突发事件特别是战争的影响.本文结合情报工作的实际,着重论述了如何把握以下三个方面及其相互关
论述了基层图书馆利用特色资源优势和功能、为科技兴农服务的可行性,提出如何获得特色资源信息的设想.
Nephrotoxicity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kidney problems and occurs when the body is exposed to a drug or toxin. Natural sources of antioxidants may serve as a
引言国内外舆论一致认为,非遗保护是当今中国最有活力的文化政策和活动。十余年来,我国共采录非遗资料87万余份,其中,列入国家级名录1372项,进入世界名录(包括抢救性名录)近4
冯骥才有“四驾马车”——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每一驾马车上都满载着丰硕的成果,一路疾驰。这“四驾马车”同样满载着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良心、文化责任感、文
一、制定背景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开启了全社会传承和弘扬优秀
中韩两国,辅车相倚,唇齿相依。从古至今,两国人民往来密切,相互移居频繁。到了近代,中国境内尤其是东北地区的韩国移民激增,他们在中国主要从事垦荒种地以及经商等活动。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