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铜族元素过渡金属团簇催化性质的理论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unan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族金属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化学惰性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货币的制造,但是相应的金属团簇则呈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团簇中的一个原子被其他过渡金属原子替代形成双金属团簇,其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团簇原有的催化活性。为了了解过渡金属团簇的催化活性,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小分子在金属团簇上的吸附构型,体系中的电子转移,小分子的反应机理以及杂原子对团簇催化活性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一、探讨CO在团簇Cu13表面上的氧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铜团簇对CO氧化反应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尤其是对O2分子的吸附。我们依据Langmuir-Hinshelwood(LH)和Eley-Rideal(ER)反应机理考虑五种可能的反应路径,并对吸附体系中的构型,吸附能,Mulliken电荷布局以及轨道进行分析。其中有两个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生成和解离的活化能,分别是45.40和99.78 kJ/mol。相比之下,CO氧化在现实中更倾向于其他三条反应路径。二、研究单金属Cu13团簇以及其相应的双金属团簇对N2O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N2O在Cu13团簇上的解离反应路径更倾向于ER机理,其中Cu13的结构在N2O的解离过程中发生明显的弛豫。但是在N2O解离反应中,双金属铜团簇中的杂原子降低其与铜层之间的排斥力使得团簇结构不会发生明显的弛豫,但是不会降低团簇的催化活性,并会促进产物的脱附。这些团簇对N2O的解离具有较高的活性,尤其是Ni@Cu12。三、比较掺杂金团簇Au19Pd和Au19P对N2O解离的活性。这些结果表明杂原子可以使得掺杂金团簇构型稳定,尤其是当杂原子位于团簇的表面。N2O在掺杂金团簇上(其中杂原子位于团簇的面上)的解离过程更倾向于LH机理。通过和相应的周期体系对N2O的催化解离的活性的比较,我们发现掺杂金团簇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同时,不仅结构对催化剂的活性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一个活性原子的改变同样将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四、模拟CO在掺杂金团簇Au19Pd和Au19Pt上的氧化反应的过程,其中杂原子位于团簇的面,顶点或边。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活性位置上的不同活性原子将显著影响催化剂对CO的氧化反应的活性。同时,催化剂的活性将会受到反应过程中的空间位阻的影响,从而降低其活性。
其他文献
在综合材料在艺术创作中已不仅是一系列材料的称呼,而是艺术观念的一种思考,是形式语言和空间结构的一种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综合材料逐渐运用到艺术的各个领域,如集合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多媒体艺术和设计领域等。综合材料绘本是当今艺术多元化的产物。当代绘本更加强调在信息的洪流中快速脱颖而出,更加注重时效性和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这样就导致了文化意蕴和手作美感的薄弱,绘本作品缺少趣味与个性,机
自投资组合理论之父Markowitz提出均值方差模型以来,不可计数的相关研究纷至沓来,而家庭金融领域作为重要一角,在近年的学术研究里显得熠熠生辉,其核心便是把家庭作为一个单位,根据家庭现有状况和未来收入预期,做出各种金融决策来实现家庭的需求,其中投资分散化理念更是经典投资理论的核心支柱。然而,与该理论结果截然相反的大量微观实证研究却接踵而至。受到实证研究的冲击和质疑,规范家庭金融研究试图通过放松模
通过对视频编码中均方误差的分析,提出了一种计算传输误码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导出一种描述帧间误码传递的数学模型,其中包含了对帧内编码和环路滤波的控制,并且可以得到
论述了控制发动机有害物质排放的前处理方法,建立了柴油的组分和性质与车用柴油机的排放之间关系的模糊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对10种柴油的排放性能进行了评估,分析了柴油的组
培养和提高后进生的自我意识是转化后进生工作的关键,针对后进生自我意识薄弱的特点和妨碍其自我意识顺利形成的因素,在教育教学工作申,教师要善于培养后进生分析思考的习惯;鼓励
随着配血技术的发展,输血科实验室操作已经历了纯手工到半自动,再到全自动的过程。实验室已配备了数量不等的现代化精密仪器,所以如何保证仪器正常发挥功能以达到实验室工作要求
伴随着大旅游时代的来临,研学旅行应运而生在研学旅行方兴未艾的形势下,作为有着突出教育功能的文化旅游形式,红色旅游研学旅行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传承红色基因方
针对目前VPN负载均衡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集群理论 ,对VPN负载均衡两个方面的技术进行了研究 :VPN应用服务的负载均衡和VPN自身的负载均衡 ,提出了基于状态和基于服务类型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面临复杂的斗争环境和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这九十多年的成长历史中,它始终能坚定信仰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领导
本文对具有多个荷载缓和装置的索网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用动力松弛法进行了分析计算, 并对这种体系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初步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