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与非上市风景名胜区治理模式比较分析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xwh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景名胜区具有重要的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景观独特,具有不可复制性和唯一性,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是地方形象的载体,也是旅游经济的增长点。其发展好坏直接关系着各方的利益,而风景名胜区发展好坏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其治理成效如何。本文首先从概念界定出发,对风景名胜区治理的相关概念给予了明确界定,接着借助经济学上的公共产品理论、产权理论、现代企业理论、制度经济学、外部性理论、规制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原理,为风景名胜区的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从风景名胜区经理人和风景名胜区利益相关者两个角度出发,对风景名胜区的治理结构进行了构建;在此基础上把风景名胜区的治理模式划分为包括上市股份制公司治理在内的10种治理模式,并提出了构建这些模式的一些原则。本文的重点是对上市风景名胜区治理模式和非上市风景名胜区治理模式的比较和实证分析,通过比较发现这些治理模式在一定范围都有其适用性,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存在任何一种完美的治理模式;但是作为一种创新型治理模式,上市股份制公司治理模式与其它模式相比较在一些方面还是具有优越性的,所以我们应该予以积极的鼓励。尽管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但是我们可以不断从内部和外部优化它,使它更符合我国风景名胜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最后是优化模式的关键问题:旅游资源的评价,认为应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进行,使其更加客观、真实。
其他文献
股权分置是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最为严重的制度性缺陷,所以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从
人力资源是流动的资源,人才市场是开放的市场。当我国民营企业走过原始积累阶段,寻求更大程度的发展时,却纷纷遇到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人才问题。本文以我省著名的民营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掀起了投资热潮,许多滨海旅游城市尤为明显,由此对这些城市旅游效率问题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通过查阅之前的文献研究成果,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城市旅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