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实主义视角下的《美国牧歌》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nvenx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犹太作家之一,他对美国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和重大的影响。《美国牧歌》是《美国三部曲》之一,也是其第五部纳森·祖克曼系列小说,它使罗斯在1998年荣获普利策奖。一些评论家将之视为其所有作品中最具思想深度的一部。本文主要从新现实主义视角来分析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小说主要讲述犹太四代人在美国的生活史。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他们对当时社会的理解各不相同。在家庭和主流文化之间,他们面临双重的矛盾和困惑。论文从新现实主义视角解读《美国牧歌》,分为三章。第一章探讨了《美国牧歌》所反映出的新现实主义的民族性回归主题。从民族代沟,亲情的背叛和人性的异化等几方面加以分析。第二章从人物形象刻画入手,分析了《美国牧歌》中体现的新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的悲剧,道德的遗失,和历史背景下的典型人物来细微描述,罗斯反映出当代犹太人在美国这个文化大熔炉里面临的各种心理冲击,以及异族人民在夹缝中的生活困境。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小说的艺术特征。《美国牧歌》吸纳了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艺术特征,同时,也借鉴了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神话重构的艺术表现手法,对伊甸园进行了重构,从犹太民族独特的历史和神话传统中发掘了人类生存的本体意义。结论部分指出,就目前而言美国文学界对新现实主义的界定还不是很明晰,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用新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来评价现阶段更具现实倾向的优秀文学作品。对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后期作品《美国牧歌》进行新现实主义解读,就是这样一种尝试。从新现实主义角度阅读分析小说的民族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艺术特征可以使《美国牧歌》得到更公允的评价,与此同时,这样的解读也有助于深化读者对新现实主义的理解。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自2003年4月实施以来,在我国英语教育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课标》规定了高中英语学习者需要达到的四个水平,其中第六级
双及物动词及其补足语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夸克等人(1985:54)曾将英语双及物动词定义为“双及物动词就是出现在SVOO结构中的动词。”许多国内外的学者从各个角度都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