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各区域之间的物流活动亦逐渐增加,物流业也发展成为当前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同时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在政策上也得到支持,使物流业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目前我国现代物流的快速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社会物流效率逐步提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许多国家和地区已认识到其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并为实现其健康有效地发展积极开展了规划与布局。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型省份,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其中煤炭产业作为其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山西省物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也与煤炭产业有着重要联系。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山西省产业结构的转型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为此,认清山西省物流业发展状况,并对其加以合理规划与发展对于该省产业结构的成功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山西省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为研究目标,研究了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现状,并将增长极理论、边缘核心理论及“点-轴”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对区域物流及物流节点的概念进行界定,确定了本文物流节点的选取类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及配送中心,并将其放入区域中进行宏观的定位。在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进行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运用PEST法分析影响山西省各区域物流发展的因素,从经济、社会、技术、政治四个方面分别选取了GDP、工业生产总值、道路网密度等18项指标,通过对指标的差异性选择,构建了山西省物流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变异系数法以及综合指数法求出了山西省各区域指标子系统的综合指数及物流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研究表明,山西省物流发展水平主要受经济影响较大,社会性和技术性因素次之,受政治性因素影响较小。在山西省的11个地市级区域中,太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最高,阳泉最低,区域之间物流发展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根据山西省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及排名,本文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区域进行物流节点类型划分,得出了太原地区为物流园区型,运城和临汾为物流中心型,其余为配送中心型的结论。研究表明,当前山西省各地级市区域的物流节点层次类型,对该省的物流发展会产生较大的极化效应,从而使物流系统处于不健康的状态。据此本文对山西省各地级市区域的物流节点层次类型进行了优化,以此作为山西省物流规划发展的对策参考。研究认为,大同市为晋冀蒙“金三角”地区的汇合点,交通运输网络发达,同时作为全国产业转型示范城市,应发展为物流中心型城市,从而使山西省构成三点两轴线的物流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