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筋脉石”是来自中蒙边境戈壁上的一种二氧化硅质玉石,颜色多样,可见红色、黄色、绿色、灰色、紫色等多个色系,外观多变,可发育脊状突起,状如“筋脉”;或发育乳状突起,状如“鱼籽”;亦可发育黄色内核与无色外壳,状如“糖心”;还可发育同心环状结构,状如“眼睛”。以“筋脉”最具典型代表性。本文在赴二连浩特调研及收集代表性样品基础上,采用手标本观察、常规宝石学测试、岩矿偏反光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透射红外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和拉曼光谱等现代测试技术,对“筋脉石”进行宝石学研究。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可将“筋脉石”按粒径尺寸分为纳米级:纤维放射状集合体(隐晶质纤维状结构,<30nm)、层片状集合体(隐晶质结构,<100nm);微米级:球粒状集合体(隐晶质-粒状过渡结构,0.5-4um)、菱面体状集合体(显晶质梳状结构,3-10um)、纤维柱状集合体(纤维柱状结构,200-400um);毫米级:自形柱状晶体(自形粒状结构,0.5-1mm)。粒径从小到大大致排列为结构生长序列。拉曼光谱I501cm-1/I464 cm-1所得斜硅石含量沿这一序列递减:分别为隐晶质纤维状结构55%-72%、隐晶质结构35%-65%、隐晶质-粒状过渡结构0%-38%。微米及纳米级尺度结构不含斜硅石。“筋脉”较“肉”在生长序列中位置靠前,以隐晶质纤维状结构和隐晶质结构为主,“鱼籽”为纤维柱状结构,“糖心玛瑙”具纤维放射状结构。X射线粉晶衍射中d=4.43、4.35、3.11、2.88处衍射峰及红外光谱555、615cm-1吸收峰指示斜硅石的存在。相较“肉”,“筋脉”具有更加明显的斜硅石特征峰,为α-石英与斜硅石的集合体。“筋脉”部分结晶度远小于“肉”部分。X射线粉晶衍射五指峰测试得“筋脉”部分结晶度CI筋脉=0.43,“肉”部分CI肉=9.17。红外光谱800cm-1双峰分裂法测试得筋脉石“筋脉”结晶度k筋脉=2.15,“肉”部分k肉=3.07。斜硅石通常指示蒸发环境下的碱性富铁硅过饱和溶液。其生长符合分形理论,宏观特征与微观结构具有自相似性,微观结构受制于初始气孔壁外形。后期还原环境下可结晶黄铁矿、绿泥石及方解石等同生包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