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质玉“筋脉石”宝石学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alp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筋脉石”是来自中蒙边境戈壁上的一种二氧化硅质玉石,颜色多样,可见红色、黄色、绿色、灰色、紫色等多个色系,外观多变,可发育脊状突起,状如“筋脉”;或发育乳状突起,状如“鱼籽”;亦可发育黄色内核与无色外壳,状如“糖心”;还可发育同心环状结构,状如“眼睛”。以“筋脉”最具典型代表性。本文在赴二连浩特调研及收集代表性样品基础上,采用手标本观察、常规宝石学测试、岩矿偏反光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透射红外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和拉曼光谱等现代测试技术,对“筋脉石”进行宝石学研究。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可将“筋脉石”按粒径尺寸分为纳米级:纤维放射状集合体(隐晶质纤维状结构,<30nm)、层片状集合体(隐晶质结构,<100nm);微米级:球粒状集合体(隐晶质-粒状过渡结构,0.5-4um)、菱面体状集合体(显晶质梳状结构,3-10um)、纤维柱状集合体(纤维柱状结构,200-400um);毫米级:自形柱状晶体(自形粒状结构,0.5-1mm)。粒径从小到大大致排列为结构生长序列。拉曼光谱I501cm-1/I464 cm-1所得斜硅石含量沿这一序列递减:分别为隐晶质纤维状结构55%-72%、隐晶质结构35%-65%、隐晶质-粒状过渡结构0%-38%。微米及纳米级尺度结构不含斜硅石。“筋脉”较“肉”在生长序列中位置靠前,以隐晶质纤维状结构和隐晶质结构为主,“鱼籽”为纤维柱状结构,“糖心玛瑙”具纤维放射状结构。X射线粉晶衍射中d=4.43、4.35、3.11、2.88处衍射峰及红外光谱555、615cm-1吸收峰指示斜硅石的存在。相较“肉”,“筋脉”具有更加明显的斜硅石特征峰,为α-石英与斜硅石的集合体。“筋脉”部分结晶度远小于“肉”部分。X射线粉晶衍射五指峰测试得“筋脉”部分结晶度CI筋脉=0.43,“肉”部分CI=9.17。红外光谱800cm-1双峰分裂法测试得筋脉石“筋脉”结晶度k筋脉=2.15,“肉”部分k=3.07。斜硅石通常指示蒸发环境下的碱性富铁硅过饱和溶液。其生长符合分形理论,宏观特征与微观结构具有自相似性,微观结构受制于初始气孔壁外形。后期还原环境下可结晶黄铁矿、绿泥石及方解石等同生包裹体。
其他文献
在分析现场实测资料和进行大米草阻力模拟水槽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象山港海域整体潮流泥沙物理模型,取得了模型潮汐水流及泥沙运动与原体的较好相似,分别通过潮汐水流定床和
贫困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在与周遭艰苦的自然环境博弈中不断寻求最优化生存策略,进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模式。尤其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以来,我国扶贫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作为特色产业脱贫模式之一,旅游扶贫在实现民族地区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型中具有独特作用。本文以武陵山民族地区伍家台村为研究对象,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
一次富集回收产物与生物素标记探针杂交,运用磁珠亲和捕捉构建中华绒螯蟹微卫星文库。96个阳性克隆双向测序结果为75个克隆含有微卫星,登录号为DQ388769-DQ388807,表明二次富集
选用8个不同品系的青刈黑麦(Secal cereale L.)为试验材料,研究其抽穗期干物质体外消化率与细胞壁结构物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抽穗期干物质(IVDMD)不同熟期类型间差异不显著;②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