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e<,0.9-X>Zr<,X>M<,0.1>O<,3-δ>(M=Gd,Nd)质子导体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5_1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81年日本名古屋大学的Iwahara等发现掺杂Y的钙钛矿型氧化物SrCeO<,3>,在一定氢分压下具有优良的质子传导性以来,钙钛矿型氧化物陶瓷电解质在燃料电池、高纯氢气制备,湿度传感器、化合物偶联与脱氢等方面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在这类材料中,三价稀土元素掺杂的BaCeO<,3>显示出有较高的质子导电性,但在含CO<,2>气体的气氛中不稳定,容易与其反应,导致电解质的分解。与BaCeO<,3>基材料相比,BaZrO<,3>基材料在含CO<,2>气氛下性能稳定,其质子电导率也较高,是近几年来研究较多的材料。但由于BaZrO<,3>基陶瓷烧结较困难,需要1500℃以上的高温,所以也存在不足。基于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以下化学成分的陶瓷体:BaCe<,0.9-x>Zr<,x>M<,0.1>O<,3-δ>(X=-0.1,0.2,0.4:M=Gd,Nd;δ是每个单位分子式的氧缺陷)。 本文选择BaCe<,0.9-x>Zr<,x>M<,0.1>O<,3-δ>(M=Gd,Nd;X=0.1,0.2,0.4)这两个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echini法制备了这些固体电解质陶瓷材料。干凝胶煅烧温度为1100℃,烧结温度1450℃,均低于日本学者1wahara用高温固相合成法(粉体煅烧温度1400℃,烧结温度1700℃)制备样品时的温度。用失重差热法测试了材料的最佳煅烧温度,用粉末X射线衍射法鉴定各材料的结晶相,用SEM观测烧结体的微观结构,用交流阻抗谱法测试材料在含水空气气氛中的电导率。根据测定结果,系统研究了Zr的含量、稀土掺杂离子对BaCe<,0.9-x>Zr<,x>M<,0.1>O<,3-δ>(M=Gd,Nd)体系电导率的影响。通过这些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1100℃煅烧后,所制备的粉体均具有钙钛矿型BaCeO<,3>立方晶结构,粉体的晶粒直径均小于51nm。(2)粉体具有良好烧结性,在1450℃烧结10小时得到致密陶瓷体,实测密度大于理论密度的93%。(3)在湿空气下,BaCe<,0.9-x>Zr<,x>M<,0.1>O<,3-δ>(M=Gd,Nd;X=0.1,0.2 0.4)系列材料均显示了良好的质子导电性。随着Zr掺杂量的增加,质子迁移活化能变大。(4)BaCe<,0.9-x>Zr<,0.1>M<,0.1>O<,3-δ>体系中,掺杂Gd的电导率比掺杂Nd的电导率高。
其他文献
发达经济体的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在下降.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主要经济体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大幅度降低利率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危机后部分经济体复
期刊
本文以高速线材82B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的物理模拟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高速线材轧后控制冷却过程中温度场和组织场的演变规律,建立了高速线材82B轧后控制冷却过程中的传热和相
一、前言:rn环氧丙烷是丙烯的主要衍生物,它是仅次于聚丙烯、丙烯腈和羰基醇的第四大丙烯衍生物.环氧丙烷主要用于生产聚氨脂用的聚醚、丙二醇、异丙醇胺、丙烯醇等产品,广泛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相比铝合金基体,SiCp/Al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军事、电子、汽车制造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传统制备 SiCp/Al复合材料的方法存在各自的缺点,而限制
TiO2作为光催化材料具有效率高、稳定性好、价格低廉、无毒无副作用、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是其较宽的带隙(禁带宽度为3.2eV)极大的限制了其对可见光的利用率,光生载流子易复合,导
目的 分析基于损伤控制理念下腹腔镜在急腹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急腹症患者92例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以随机数字法方式进行分组
延迟焦化装置的水力除焦控制阀是除焦系统的关键设备,负责控制水力除焦作业的不同工作模式.阀体的返厂维修不但费用高,而且周期长,直接影响正常生产,从而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马铃薯被认为是全世界的五种主粮之一。作为马铃薯的最大生产国家,中国有约七分之一的马铃薯用于淀粉。在马铃薯淀粉加工过程中,大约有12%-20%的原料被浪费,并主要以废水的形式
一个企业,自从它诞生并参与市场竞争的第一天起,市场风险便相生相伴,如影随形.企业市场风险管理,就是企业对市场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以消除或减弱风险的过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