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随班就读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听障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发展。听障儿童进入普校随班就读,和普通儿童一起学习、生活,与班级同伴的交往就成为其社会适应的重要方面。对于听障儿童的同伴交往,国内已有的研究都是以聋校的听障儿童为研究对象,而对于随班就读听障儿童的班级同伴交往状况,目前鲜有研究者关注。由此,本研究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综合运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和测验法,从班级同伴交往的表现和支持状况两个方面对三名上海市小学随班就读听障儿童的班级同伴交往进行了探究。本研究的第一部分从同伴互动、同伴关系以及同伴团体三个层次对小学随班就读听障儿童班级同伴交往的表现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同伴互动层次,其沟通方式以非言语为主,与班级同伴进行社交互动的意愿较高,与班级同伴间的社交行为的亲社会性较高;在同伴关系层次,其友谊水平在班级互选好朋友的数量、友谊质量方面都较高;在同伴团体层次,其同伴接纳状况不佳,极易被班级同伴忽视、排斥。本研究的第二部分从自身支持、学校支持和家庭支持三个方面探究了小学随班就读听障儿童班级同伴交往的支持状况,结果表明:在自身支持方面,其自身支持的水平与其接受听力补偿、听觉语言康复训练的时间及专业程度呈正相关;在学校支持方面,管理者支持的总体状况较差,随班就读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尚待进一步落实,教师支持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教师需更加关注其与班级同伴交往的状况及需求,并给予其更多参与班级同伴交往的机会和更加有效的指导;在家庭支持方面,母亲起到主要作用,文化程度高、拥有科学教育观、自身善于交际的家长提供的支持更大。综合上述结果,本研究发现,自身的语言能力、学业成绩、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交策略水平较高的小学随班就读听障儿童在班级同伴交往的同伴互动层次和同伴团体层次的表现较好;而教师较多关注于小学随班就读听障儿童的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与班级同伴间的社交互动;家长的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以及对于小学随班就读听障儿童班级同伴交往的关注和有效指导对其班级同伴交往的表现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正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