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件无线电数字接收机中频模块的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ewenxj86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无线通信系统很多,但由于不同通信系统在工作频段、调制方式、波形结构和通信协议等方面存在差异而极大地限制了不同通信系统之间的互通,这些系统间的互不兼容给通信带来极大不便。软件无线电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无线电台以功能单一、可扩展性差的硬件为核心的设计局限性,强调以开放性的模块化、标准化的最简硬件为通信平台,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尽可能地用可升级、可重配置的应用软件来实现无线通信功能,极大地增强了不同通信系统间的互通性和兼容性。接收机是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理想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是通过对射频信号直接采样,在高速DSP处理平台上加载不同软件来实现不同波形的解调。鉴于目前器件水平的限制,现阶段尚无法对射频信号直接采样,因此接收机的设计采用宽带中频软件无线电结构。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的中频模块。文中首先阐述了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接着通过比较选择宽带中频软件无线电结构作为系统结构,并提出了中频模块的设计方案。结合设计需求选取了采样所需的A/D转换芯片并设计了外围电路,接着对数字下变频部分各子模块进行设计。针对传统NCO查找表大和读取速度慢的缺点,设计了改进的基于CORDIC算法的NCO。针对级联积分-梳状滤波器通带滚降大的问题,设计了补偿结构予以改进。最后使用Simulink工具搭建了数字下变频系统模型,对数字下变频系统的功能进行仿真,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便捷的获取有效信息主导着我们的商业活动和社会生活。为此,EPCglobal组织提出EPC网络概念,利用EPC编码、RFID技术和全球互联网络来打造全球物联
卫星网络作为我国天地一体化信息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直是科研领域中的热门方向。由于卫星通信自身功率和带宽受限的特点,卫星网络的系统容量问题一直都是研究难点所在。
本学位论文的课题是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项目“个人信息终端在智能化信息家电中应用-低功耗、低成本研究”(BG2006002)的研究内容之一。研究的目标是针对信息家电的无线接入、信
期刊
爬壁机器人能代替人类在危险环境中进行壁面作业,具有极其广泛的用途和很高的使用价值。现有的爬壁机器人有的功能强大但十分笨重,有的做到了小型化但功能简单。基于此,一种
目前的互联网主要以IP网为基础,IP网是一种基于原始设计思想的数据通信网,以“端到端、无连接、尽力而为”为基本理念,不能满足当今的应用要求,暴露出系统性的缺陷。另一方面
为了提高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的端到端通信和路由协议中的本地修复机制的性能,减少端到端通信平均时延,避免路由重建带而来的时延和开销;人们提出了许多基于已经存在的单路径
期刊
本文以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为背景,针对传统数据传输方式存在的速度慢、灵活性差、不易扩展等多种缺点,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案。ADI公司的TS201 DSP系列芯片以其高性能的数字信
目前通信信道和计算机网络对传输码流比特率的限制促进了语音信号低码率编码技术的发展,许多国际组织不断的推出他们的数据压缩标准,这其中就包括国际电信联盟(ITU-T)推荐的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