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探讨其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抑郁症状的近期及远期改善情况,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中风后抑郁症的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在接受脑卒中神经内科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以“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口服西药氟西汀治疗,针刺周一至周六,每天治疗1次,共4周,氟西汀参考说明书每日口服一次,服用四周;对照组患者仅口服氟西汀作为对照,用法及疗程同治疗组。治疗前后应用中国卒中量表(C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对两组病患的神经功能损伤度和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将各项量表的分值进行治疗前后的组内、组间比较,以及治疗4周后与随访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抑郁症状的复发情况和各自的安全性评估。以上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CSS评分分别为5.09+4.083和5.97±5.026,治疗4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CSS评分分别为1.69±1.822和3.47±4.340;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SS量表评分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修复上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75.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更好。说明针药结合在改善中风后患者神经功能方面疗效显著。2、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HAMD-24项评分分别为18.25±7.792和17.53±6.545,治疗4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HAMD-24项评分分别为9.19a:6.990和13.06+7.739;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患者的HAMD-24项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两组各组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药结合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且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3、随访3个月时,治疗组及对照组的HAMD评分与治疗4周后变化不大,经t检验,其组内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随访6个月时的HAMD评分与治疗4周后相比有明显增高,组内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在随访6个月时的HAMD评分与治疗4周后依然无明显波动。说明在两种治疗方法干预下,治疗组的预后更好,提示针药结合在预防PSD复发方而效果显著,预后更佳。4、治疗组及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3%和18.75%(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针药结合的副作用较低、安全性更好。结论:针药结合对于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神经功能修复及抑郁程度的改善疗效显著,且预后更佳,稳定性好,不良反应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