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XM·BZ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残留检测及消解动态研究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insking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18.7 %XM(烯酰吗啉) BZ(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消解动态规律及其最终残留量,以期对18.7 %烯酰吗啉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在辣椒上的安全性使用进行评价,为制定该农药的安全使用规则、产品登记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18.7 %烯酰吗啉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农药在辣椒和土壤中提取净化方法。2.建立了研究农药的高效液相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用正己烷-丙酮混合溶液净化,浓缩,用甲醇定容,采用带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Aglient 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准确度等都符合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3.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18.7 %烯酰吗啉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农药在辣椒和土壤中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及其最终残留量。通过2009年、2010年两年在天津、山东、杭州三地的田间试验,按厂家提供的18.7 %烯酰吗啉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低剂量和高剂量(低剂量的1.5倍)处理辣椒样品,通过研究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可得18.7 %烯酰吗啉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在辣椒中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的模型,得到了该药在三地辣椒上的半衰期,半衰期小于30 d,说明该复合农药18.7 %烯酰吗啉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属于易降解农药。4.按照田间试验设计方案,18.7 %烯酰吗啉·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在辣椒上的施药浓度分别为3.74g制剂/20m2和5.61g制剂/20m2,施药次数为3次。距辣椒最后一次施药1 d时,两年三地高3次施药处理的辣椒中烯酰吗啉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54 mg·kg-1~2.0 mg·kg-1,吡唑醚菌酯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33 mg·kg-1~0.99 mg·kg-1,日本肯定列表规定的吡唑醚菌酯在其他茄科蔬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1.4 mg·kg-1,烯酰吗啉在茄科蔬菜中的最大残留量为2.0 mg·kg-1。参照这个标准,按照推荐使用剂量1.5倍使用18.7%烯酰吗啉·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最多施药3次,距采收期最后一次施药1 d时,其有效成分烯酰吗啉和吡唑醚菌酯在辣椒上的残留是安全的。
其他文献
目的:组织实施塑料薄膜氧气透过量测定能力验证项目,评价检验机构对氧气透过量的检测能力。方法:制备单一水平样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样品均匀性进行检验。对能力验证结果
<正>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对食药监管提出了"四个最严"的要求。然而,食品药品市场庞大芜杂,稽查执法殊为不易。海南省食品药品监
近年来,现代企业组织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日趋复杂,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定义为起点,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
<正>1病例报告患者女,72岁。因右眼红肿、流泪伴分泌物增多3年入院。近3年来以结膜炎多次反复滴抗感染眼药,无好转。专科检查:双眼视力0.8。右眼下睑内侧局部肿胀,可触及花生
中国古代治国智慧内容丰富,有实践和理论两种存在形态。它们都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持续不断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人们对于服装的审美也在不断更新。现如今服装行业向多方面发展,服装单纯的传统化廓形结构设计已无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着衣需求,因此打破常规模式,
中国文化自春秋始,便有官学与私学两大传统,官学主要从属于"政统",私学则主要代表"道统"。书院的兴衰,取决于在中西文化交会的大背景下,能否担当并完成中国文化传承与中西会
随着小城镇战略地位的确立和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小城镇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作者从我国小城镇建设及其生态环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常新的话题,文章主要针对当前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路径与功能等三个方面的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分析展开论述,以期能够对当前高校校园文
柳永和周邦彦词具有共同的以叙事为骨的抒情方式,这种方式不同于传统小令的隐喻比兴,也不同于姜夔、吴文英的意象化抒情方式。以叙事为骨的抒情方式的实质是把空间化的诗歌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