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组织各国政府签署的《里约宣言》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由工业时代进入到文明时代,大会指出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康的、富有成果的环境和权力,并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在全体市民的参与下解决环境问题。创造美好的生存环境,毫无疑问,是各国政府都在关注的一个问题。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助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消除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城市的人居和投资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推动社会文明。正因为如此,我国政府才开展了“全国卫生城市”的创建活动。从1989年创建卫生城市至今,全国已有200多家城市获此殊荣;但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国家卫生城市在创建及建成后维护过程中,暴露出诸多弊端,譬如,有些城市为迎接检查突击行动居多,而常态化管理缺失,导致城市市容环境难以保持持久性和高水平。因此,加强市容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市容环境一方面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充分展示和市民素质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市容环境的长效化管理更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T市在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和迎审阶段,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一直在努力探索市容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并以打造“生态、宜居、文明”城市为目标,在市容环境建设方面,逐步建立起日常管理、联合执法、社会参与、规范化工作、市场化运作及考核奖励机制,并结合三级网格化管理与互联网+数字化管理模式,在城市环境卫生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参照“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标准,T市管理主体在内部协作运行机制、行政执法机制、设施投入等保障机制、社会化参与机制以及监督考核机制的构建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要在今后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管理体制的稳定性、法律制度的恒定性、资金设施投入力度、公众参与渠道以及管理主体责任意识等方面进行加强。本文首先指出构建市容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的研究意义,就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城市管理以及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研究进行梳理,点明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以城市治理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一般系统理论及精细化管理理论为理论支撑;然后,以S省T市为例,分析该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范围、模式以及具体实践探索;接着,指出该城市在市容环境长效机制的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及不足,并就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出T市构建市容环境管理长效机制所带来的启示,提出完善T市市容环境长效化管理的建议;最后,对所研究的内容做出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