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学校体育活动源远流长,学校体育思想也孕育其中。早在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学校教育就形成了以体育为主的武士教育。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学校体育思想伴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而传入我国,并对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和体育教育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研究对象的时间跨度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涉及到中国近代约110年时间。在系统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总结我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学校体育思想传入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并对未来学校体育思想做出展望。在癸卯学制颁布前,清末教会学校中的体育课程,洋务学堂的体育课程,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教育主张和体育课程实践,为癸卯学制规定的体育课程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这是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国内渊源。我国的学校体育思想在清末民国时期,在我国近代一批著名的教育家及体育教育家的努力下,从简单介绍西方学校体育思想到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发展阶段,并随着学校体育教育制度的逐渐完备,学校体育运动也逐步走上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另外,学校体育思想的传入及发展还受国家政治、经济、教育和体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为实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教育与体育的目标服务。无论军国民教育思想、自然体育思想还是民族体育思想,都对当时的学校体育思想有很大影响。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经过一百多年来的演变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尚未形成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体育课程理论和实践体系。本文在探讨和总结中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发展演变的规律的基础上,展望未来的学校体育思想,从而为今后学校体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