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空时编码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ing7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MIMO无线通信技术。容量分析公式从理论角度揭示了,利用MIMO技术可以在有限的频带范围内提供无限大的通信容量,但潜在的信道容量需要应用复杂的编解码技术才能获得。 本文的第二、三章研究了两种各有优势的空时编码技术——空时分组码以及空时分层码,并对Alamouti方案以及V-BLAST这两种实用的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仿真,验证前人方案的同时为后文混合空时编解码的分析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文的第四至第五章着重讨论了混合空时编码的编解码方案。首先定义了混合空时编码的系统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两种译码方案——译码方案1(组干扰抑制结合STBC及V-BLAST译码)以及笔者提出的译码方案2(矩阵重构结合V-BLAST译码)。然后使用MATLAB仿真比较两种译码方案的误码率性能。本文提出的新型译码方案2,在延迟相同的情况下比传统的译码方案1更为充分利用了STBC的分集增益及V-BLAST串行干扰消除译码的优势。 本文的最后讨论了混合空时编码的一个特例——G-STBC。主要研究了发射端天线分组划分的选择方式以及新的译码方案2在G-STBC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作为当前三大主流3G标准中最成熟、最具影响力的标准,在空中接口上可以提供高达2Mbps的瞬时峰值数据速率。然而,随
学位
  本文对前端噪声鲁棒性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实现了一些既有的方法,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介绍了由欧洲电信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分布式语音识别前端标准,介绍了这个标准的结
对“国防支援计划”(DSP)预警卫星系统的星际通信链路进行信号检测、分析和识别是空间对抗的一个重要课题。论文通过分析DSP空间数传链路的特点,提出了针对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