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西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834367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也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在“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发展”这个复杂的系统中,土地资源处于最关键的基础地位。人类在利用土地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对自然资源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广西西江流域地处我国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它汇集广西内河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郁江、柳江、桂江以及贺江等河流于西江,经珠江三角洲从香港地区入海。同时处于云贵高原向东南沿海丘陵过渡带与西南欠发达地区向东南发达地区过渡带以及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广西西江流域具有特殊的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深入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广西西江流域经济区位得到了极大提升,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得区域生态功能发生反馈效应。基于以上研究背景,以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为基础,参考相关理论,遵循“格局—过程—驱动机制—区域响应”的地理学研究范式,利用RS、GIS等技术手段,重点以广西西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为主线,采用文献分析法、数理模型评价法等研究方法,对广西西江流域近10年来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整个研究期间,耕地、林地面积减少,其他地类均增加。从转移矩阵角度分析,各地类均有大量转移给建设用地,其中耕地转移量较大。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建设占用了大量其他地类。(2)通过选取适当景观指数对流域土地利用景观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总体景观水平进行分析。得出:耕地景观斑块数大幅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景观优势度减小;建设用地斑块数连片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增幅较大;林地景观斑块数虽减少,其平均斑块面积在研究时段内翻倍增加,说明近年来的植树造林工程起到了一定成效。总体上,研究区土地利用斑块数在研究时段内呈现增加状态,景观呈破碎化发展。(3)研究表明,10年来广西西江流域土地生态服务总价值呈阶段性变化。研究前期生态服务价值量有一定程度增加而后期减少得较多,在整个研究期生态服务价值量减少。而对于整个陆地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和水分保持系统起主要支撑作用。(4)总体上,研究区域经过10年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土地利用强度增强,土地利用格局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治理,和过去相比整体服务功能和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其他文献
一、服务业外包: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服务业外包是指作为生产经营者的业主将服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的经济活动。服务业外包的发包方可以是企业,也可
生物气溶胶对大气成云过程、生态系统演化和人体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对生物气溶胶浓度、组成和活性的变化规律认识不足.因此,在2013年1月和2015年1月在北京市清华大学
根据莱考夫(Lakoff)的隐喻理论,人体隐喻是由人体词汇发生的隐喻,英语中有大量含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人体隐喻,做汉语翻译时,要先了解它们的映射特点,可以结合纽马克(Newmar
在苏联政权存在的七十几年里,苏联共产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对其国家政治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但都未能解决好这一问题,从而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带了严重的后果,本文从苏
与中关村众多鳞次栉比、彰显现代化和国际范儿的办公楼相比,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北京IP)坐落的楼房更显朴实与低调。作为北京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加快中关村示范区
报纸
本文基于公共品供给的萨缪尔森条件界定了地方公共服务配置效率的内涵,并实证检验多维财政分权指标对中国地方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地方财政资
汽轮机通流部分结垢对其安全性和经济性均产生较大的影响。首先,对汽轮机各级组前后压力比与主蒸汽流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在主蒸汽流量的较大变化范围内,级组前后压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的科学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引起了巨大的关注。本文就目前人工智能的
<正>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包括"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光合作用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