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老龄化形势的日趋严峻,老年群体的养老隐性问题逐渐显性化,庞大的老年群体对公共行政、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带来的问题挑战日益凸显。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养老服务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怎样合理地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等社会问题、实现“老有所养”对济宁市这个三线城市而言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论文以济宁市养老服务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研究法分析济宁市现阶段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现状,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写作。首先,论文介绍了济宁地区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现行养老模式。现阶段济宁市绝大多数老年人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机构养老模式、互助养老模式以及居家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养老的压力。其次,论文分析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济宁市现行养老模式困境和困境成因。具体困境表现为家庭养老模式功能弱化、机构养老模式发展失衡、互助养老模式运行乏力、居家养老模式后劲不足。同时总结了产生困境的原因:政府职能定位不清、养老资源配置失衡、养老主体缺乏协同。再次,论文分析借鉴了国内外养老模式的先进实践经验,为建立济宁市养老模式提供了有益参考。最后,作者在论文中构建了一种与济宁市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养老模式—政府-社会组织合作供给养老模式。该模式实际上是一种以老年群体的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公共财政投入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资金来源、以养老服务协会为联系纽带、以社会组织为主体具体运作服务项目、以政府授权为特点的合作供给养老模式,充分发挥了政治权力之外公民社会的自主管理与服务优势,促进了政府资源调度优势和民间组织灵活、专业供给优势的结合。该模式实质上是在政治权力集中的基础上实现了社会与政府社会管理权的共享,促进了权利的合理配置,是一种政府主导的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以协商对话为合作方式、以公共养老利益最大化为合作目的的公共养老服务行政。论文系统分析了济宁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现行养老模式,得出现行养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济宁地区老年群体多元化、持续性的养老服务需求,并在分析和借鉴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了一种新的养老模式,为济宁市政府解决养老服务供给难题、缓解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老龄化压力提供建议,丰富和深化了区域性养老问题的研究。同时也希望为其它已经进入老龄社会或即将迈入老龄社会的城市或地区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