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QO诱导大鼠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舌癌在口腔癌中发病率最高。舌癌恶性程度高,生长快,浸润性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浸润型癌的表面可无突起或溃疡,常不能早期发现,最易延误病情。目前,舌癌患者治疗后的生存率无明显改善,术后转移和复发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早期诊断方法的匮乏,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为提高舌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最直接有效途径。在舌癌前病变的研究中,需要提供一个重复性好、稳定、简便且近与人类舌癌发生的动物模型。建立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是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探索舌癌早期无痛无创性诊断新方法的一部分。建立成熟的大鼠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将为拉曼光谱早期诊断舌癌提供病变动物的唾液、血清等样本,以便寻找样品中的癌症大分子标志物。目前,以饮用4NQO方式诱发SD大鼠舌癌前病变的研究报道较少。本实验尝试用4NQO饮水法诱导大鼠舌癌前病变,寻找大鼠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成熟时期,观察诱导过程中大鼠口腔粘膜、体重、饮水量、饮食量和活动度等变化,作为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建立的参考。   材料和方法:   将40只大鼠分为两组,实验组20只,对照组20只,采用浓度为0.002%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溶液喂养实验组SD大鼠,清水喂养对照大鼠。记录大鼠的体重、饮水量、饮食量和活动度,密切观察大鼠的精神状态、毛色、脱毛现象、有无出血等。乙醚麻醉条件下,观察大鼠舌、腭、口底、牙龈有无粗糙、增生、溃疡、出血。根据实验进展需要处死大鼠做病理。   结果:   随着4NQO作用时间延长,实验组动物舌背粘膜开始出现粗糙、白点、白斑、溃疡、增生等症状。大鼠舌背产生从单纯增生-轻度异常增生-中度异常增生-重度异常增生-原位癌-鳞癌的典型病理变化。给药8周时,体重、饮水量和饮食量增长变缓,活动度增强,20%实验组大鼠舌背粘膜呈单纯增生,80%正常。给药12周时,体重、饮水量和饮食量开始下降,活动度开始减弱,20%实验组大鼠舌背粘膜呈单纯增生,80%轻中度异常增生,给药16周时,体重、饮水量和饮食量下降平稳,20%实验组大鼠舌背粘膜正常,20%中度异常增生,60%重度异常增生。21周时,20%实验组大鼠舌背粘膜重度异常增生,40%原位癌,40%侵袭性癌;20%实验组大鼠腭部侵袭性癌。   结论:   通过4NQO饮水法能够成功的建立大鼠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给药12-16周可作为SD大鼠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成熟时期。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