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基于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以阳陵泉穴为切入点,从多个静息态脑网络层面,探讨针刺阳陵泉对中风偏瘫患者静息态的脑功能网络间效应连接的响应特征,以期为中医方法促进中风脑功能重塑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研究共纳入19例中风偏瘫患者,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17例,其中中风患者分别进行静息态、针刺态的核磁扫描,健康受试者进行静息态扫描。应用独立成分分析提取静息态多个脑功能网络,并通过对比分析中风偏瘫患者和健康受试者脑网络内的功能连接的特点,探讨中风偏瘫患者脑功能网络变化的异常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格兰杰因果分析进一步探讨针刺对中风偏瘫多个脑网络间的调节效应。结果:1.本研究基于独立成分分析方法提取的静息态脑网络主要包括7个:左侧额顶叶网络(LPFN)、右侧额顶叶网络(RPFN)、前默认网络(aDMN)、后默认网络(pDMN)、感觉运动网络(SMN)、突显网络(SN)、视觉网络(VN)。2.中风偏瘫患者脑功能网络内功能连接的变化特征:与健康受试者相比,中风偏瘫患者脑功能网络内的功能连接度既有增强也有减弱,其中增强的脑区主要位于病灶侧,健侧脑只有左侧额顶叶网络和前默认网络少量脑区呈现功能连接增强,大部分均表现为功能连接减弱,并且不同的脑网络成分存在相同的脑区但(或)呈现不同功能连接的变化。3.中风偏瘫患者脑功能网络间效应连接的变化特征:与健康受试者相比,中风偏瘫患者脑网络间呈现了更加复杂的效应联系,其中在突显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之间以及右侧额顶叶网络和前默认网络之间的因果效应与健康受试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针刺对中风偏瘫患者脑网络间的调节效应:针刺前中风偏瘫脑网络之间以左侧额顶叶网络输入信息最多,默认网络输出信息最多,而针刺后能翻转脑网络之间的这种因果联系,使左侧额顶叶网络输出信息最多,默认网络输入信息最多,具体表现为翻转了左侧额顶叶网络与前默认网络、后默认网络、突显网络的效应连接方向,翻转了后默认网络与左侧额顶叶网络、右侧额顶叶网络、突显网络的效应连接方向,同时减少了左侧额顶叶网络与右侧额顶叶网络、感觉运动网络的效应连接,减少了前默认网络与后默认网络、视觉网络的效应连接,增加了左侧额顶叶网络与视觉网络、前默认网络的效应连接,增加了前默认网络与感觉运动网络的效应连接,增加了感觉运动网络与突显网络的效应连接,增加了右侧额顶叶网络与视觉网络的效应连接;针刺后左侧额顶叶网络输出信息给前默认网络,前默认网络又将信息输出给感觉运动网络,由此形成部分信息传递环路;其中在左侧额顶叶网络和前默认网络、视觉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后默认网络和左侧额顶叶网络以及突显网络和后默认网络在针刺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风偏瘫患者存在多个静息脑网络功能连接度的变化,既有增强也有减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功能网络的损伤与重组并存;中风偏瘫患者在脑网络内和网络间均存在异常的变化特征,相同的脑区在不同的脑网络内的功能连接度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可能是脑网络间产生效应联系的基础;针刺对多个脑网络有调节效应,可能通过默认网络这个中继站进行高级认知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之间的信息传递,从而对脑网络效应进行重新整合发挥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