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第一部与《摩西五经》之比较

来源 :喀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88ls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与犹太圣经《摩西五经》在民族命运、民族英雄、宗教影响等角度具有共通之处,可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平行比较、影响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进行比较。论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共分为三大部分:一是论证可比性,主要有两个。首先民族史诗和民族圣经都立足于民族的范畴,都与族源神话和民族历史有关,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学科上具有共通性;其次《玛纳斯》第一部与《摩西五经》都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主题和内容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又都具有口头文学的程式特征,规模和字数也在同一个等级,因此可以互相比较。二是具体分析可比较的角度,主要有以下三个。首先是民族命运角度之比较,柯尔克孜人和犹太人在文本中都是苦难深重的民族,都遭遇过奴役,然后都出现了民族英雄拯救了本民族,民族命运比较类似;其次是民族英雄角度之比较,玛纳斯和摩西都生于民族危亡之时,都担当着拯救本民族于外族奴役的使命,都有着传奇英雄的类同成长模式,并通过优异的个人表现获得权位和妻子,然后在战友们的协助下战胜敌人,完成拯救的使命;再次是宗教影响角度之比较,《玛纳斯》第一部受萨满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摩西五经》受犹太教的影响,而伊斯兰教与犹太教有着共同的渊源,因此两部作品在宗教影响上也具有共通之处,只是所受影响的深浅不同。三是结语,主要是总结上述的比较,然后探讨比较研究的意义。在中国“一带一路”的国际大战略背景下,在比较文学跨学科的宏观视野中,比较研究这两部作品,能促进东西方不同民族、宗教与文化之间的交融,发现其内在的共通性,并有助于打造比较文学人类学。
其他文献
“和谐”原则在语言学中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可以用来解释很多语言现象。状语的“和谐”位置应当与宾语处在动词的同一侧。根据Dryer&Gensler(2011)的统计,存在状语违反“和谐
电视连续剧(以下简称电视剧)自诞生以来,就担当着叙事的功能。电视剧既可以利用镜头、景别、声音、蒙太奇等电视技术创造出具有真实感的视听画面,直接呈现“画面”和“情节”;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