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钟云舫生活在鸦片战争至辛亥前夕,此时的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贪官污吏横行,同时又面临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于是,文坛上掀起了爱国主义热潮,诗歌成为文人表达思想的重要形式之一。钟云舫一生铁骨铮铮,常“以笔为枪”,并作《振振堂集》,同封建朝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他善长联,曾写下“天下第一长联”,号为“联圣”;他在诗歌方面也造诣极深,成就非凡;“待质所诗”是钟云舫的思想发展到最高峰的结晶,是其诗歌艺术成就的最高峰。他的诗歌真实典型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学东渐时代背景下,中国文人士大夫由传统向近代转化过程中的痛苦挣扎,脱胎换骨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钟云舫“待质所诗”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已达到当时启蒙主义先驱者,乃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高度,彰显了钟云舫作为一个正直士大夫转变为启蒙斗士再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优秀人格。这正是当时中国先进知识份子,在民主思想的影响下,希望在外寻求真理,启迪民智,推翻封建统治,迎接新社会到来的社会思潮的集中体现。钟云舫“待质所诗”全为七言,主要表现为七古和七律。其七言古风豪迈奔放,气势如虹,浪漫色彩浓郁,大有李太白遗风。然又因其铺叙风格和现实性,使其充满现实主义特征。其七言律诗沉郁悲凉,对仗工整,采用组诗的形式,熔记叙、抒情、议论为一炉,处处体现杜甫的风采。他作诗又好用典故,更注重意象的运用,建立意象群。总之,钟云舫“待质所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兼具李白诗歌的豪放,又饱含杜甫诗歌的沉郁,形成了沉郁而豪放的独特风格,是钟云舫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钟云舫在《振振堂诗稿》中特别标注“待质所作”,与其它诗歌以示区别,可见“待质所诗”在作者心中的分量。“待质所诗”无论思想内容或艺术成就所达到的高度,在重庆文学史乃至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当属佼佼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