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21个小麦生产品种包括17个全国大面积种植的和1个高感品种及3个已知抗条锈基因的品系及39个近等基因系为试材,利用抗性组分法研究了中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Pst)4个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2号(CYR32)、条中31号(CYR31)、水源11-14(Su11-14)和水源11-4(Su11-4)在各品种幼苗上的寄生适合度。每个小麦品种—条锈菌生理小种组合测定了侵染几率(Infection probability)、潜育期(Latent period)、夏孢子堆萌发率(Percentage of germinatingurediniospores)等14个寄生适合度的相关参数,用主成份分析和因子分析提取寄生适合度的主要影响参数,进而提出代表寄生适合度的几个重要参数,比较主要流行小种在我国主栽品种苗期的寄生适合度。同时在39个近等基因系/己知基因载体品系测定了4个小种的毒性基因,明确了各主栽品种对我国主要流行小种苗期的抗性情况。对品种—生理小种组合的参数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病害量是度量条锈菌生理小种寄生适合度最重要的参数,其次是夏孢子生活力、产孢能力、发病面积、产孢期,由此提出寄生适合度=夏孢子萌发率(Percentage of germinating urediniospores)×侵染几率(Infection probability)夏孢子堆密度(Pustule density)×产孢量(Spore yield of uredia)/潜育期(Latent period)。夏孢子萌发率、侵染几率、潜育期、产孢量和夏孢子堆密度分别为侵入期、潜育期、扩展期等病害发生不同阶段的重要生理指标。对条锈菌四个主要流行小种的寄生适合度14个相关参数分别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条中32号生理小种夏孢子萌发率、侵染几率最高、潜育期较短、产孢量和夏孢子堆密度较高,寄生适合度最高,与目前该小种为优势小种的事实相符;水源11-14的寄生适合度较高,毒性谱较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抗病育种中应予高度重视。水源11-4和条中31号侵染几率低,潜育期较长,夏孢子堆密度较小,产孢量低,寄生适合度较低。2000年以来,条中31号出现频率逐渐下降,可能主要是因为其寄生适合度较低,水源11-4虽然出现频率有所上升,但其寄生适合度亦较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上升为优势小种的可能性很小。在39个近等基因系/已知基因载体品系上测定了4小种的毒性谱,结果表明,条中32号含有19个毒性基因,水源11-14和水源11-4都含有14个毒性基因,此外条中32号对我国现有的16个鉴别寄主均有毒性,水源11-14对我国现有的15个鉴别寄主有毒性,两小种对贵农22和Triticum spelta album等2个鉴别寄主无毒性,可见条中32号毒性谱最宽。水源11-4对13个鉴别寄主有毒性,条中31号对14个国内鉴别寄主有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