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争议案件证明责任分配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b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行法规范将劳动争议案件证明责任分配纳入了民事诉讼法,但是存在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之间不仅存在平等关系,而且具有隶属关系,这导致了他们在举证能力上存在差异。如果单纯按照普通民事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来解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既不具有针对性,也不便于实务操作,因此应当探讨解决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较为完善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使之更加符合我国司法需要。根据目前研究现状可知,我国关于劳动争议案件证明责任分配的研究要么侧重理论阐释,要么围绕具体案例展开分析,但至今较少有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来研究的。考虑到全国各级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繁多,山东省作为经济强省,劳动争议多发,劳动争议案件类型多且所涉证据内容丰富,作为样本研究更具有代表性,所以选取山东省2016年的劳动争议案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分析的方式,在横向比较山东省一审法院的裁判情况,发现我国劳动争议案件证明责任分配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从举证层面来看,当事人因证据偏在和证据未形成而举证困难。从规则适用层面来看,《证据规定》第6条因笼统、模糊而未明确证明责任倒置的具体内容;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分配证明责任的作用不突出;各法院对关于劳动争议案件证明责任分配的法规范条文引用不规范等。从法规范层面来看,法院引用的法规范条文不够全面;无论法规范如何修改,法院引用的法规范条文变化不大。在纵向比较山东省各级法院的裁判情况后,发现的新问题主要是:一审或二审误判率比较高;法官分配证明责任错误;部分案件的特殊性导致其适用现有分配规则可能发生不公。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到我国劳动争议案件证明责任分配的法规范和法实务这两个层面。在法规范层面,我国"法律要件分类说"下的法规范对证据偏在和证据未形成的问题没有加以阐明;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没有全面、细致、专门的法规范加以阐述,已有的法规范不仅零散而且内容狭窄。在法实务层面,法官对相关分配规则的理解不深入而作出不合理的裁判;法官对规范用法未予足够重视而导致法律适用部分不规范。因此,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司法公平运行的措施在于,继续坚持法律要件分类说;兼顾公平性和合理性来完善证明责任倒置的相关法规范;采取多种方式规范法官运用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提高审判质量;将高度盖然性作为补充性的分配规则而加以适用,以期对完善我国的证明责任分配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正>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能够运用心理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就能调动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内容、提升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适应好奇心,激发学习热情脑科学研
目的 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借鉴国外应用临床护理路 径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做法,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将我院2003年2~12月住外
中长期合同通过竞价或购售双方的协议规定了电能交易的合同价格与合同电量,既为发电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需求,又可以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因而受到了普遍重视。中长期合同交易
<正> 建国以来,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客观条件,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事业与我国的经济发展之间还存在着
现阶段,我国的铁路运输快速发展,在铁路运输企业中,工务系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铁路运输成本中,成本支出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总支出成本的大
<正>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文学……就其基本性来说,它不能不是时代愿望的体现者,不能不是时代思想的表现者”(《车尔尼雪夫斯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警察起源这一重要的理论课题做了较全面的探讨。认为警察的起源从形式上看, 继承了自然状态下人类生活方式的某些因素。但从本质上讲, 真正的警察
南希虽然只是《雾都孤儿》这部小说中的一位配角,但是作为狄更斯笔下的一位女性形象,其自身曲折的命运,结合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从凝视理论来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秘鲁经历了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债务和通胀水平低,宏观经济保持稳定。秘鲁的增长应追溯到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稳定和结构改革计划。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