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玉米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t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方红壤地区水热资源丰富,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较高的区域之一。该地区拥有大量的旱地资源,发展旱地农业对区域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粮食安全中的饲料用粮问题日益突出,充分利用南方红壤旱地资源,发展饲料玉米种植,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南方农区饲料粮缺乏的问题,而且大大减轻北方粮食生产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但是,红壤旱地同时也面临着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水热资源不协调,季节性干旱频发,土壤侵蚀和退化严重,耕地贫瘠,生产力低下等。在开发利用这些宝贵资源的同时,如何进行资源培育,改善或消除这些制约因素,提升南方旱地综合生产力,是实现南方旱地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农田土壤培肥是提高农田综合生产力的关键,合理的农田培肥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属性,提高土壤对肥水的保蓄和供应能力,增强土壤的抗侵蚀性。同时,良好的施肥管理可以恢复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进而提高耕地的生产力。而土壤培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较长时期的田间试验才能反映培肥措施的真正效果。因此,本研究借助江南丘陵区江西红壤旱地玉米长期施肥定位试验,旨在探明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壤旱地玉米生产力及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解析作物生产力及肥料效应的演变特征,阐明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壤旱地玉米田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演变特征,以期提出红壤旱地适宜的改良措施,从而为发展我国南方红壤旱地玉米生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和技术途径。主要结果如下:1、长期不同培肥措施下,红壤旱地玉米生产力及其稳定性差异显著。对照处理的早玉米和晚玉米产量均显著下降,早玉米趋势更明显。长期N肥处理,早玉米和晚玉米产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长期有机和无机肥配施,双季玉米产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对早玉米或晚玉米来说,M、NPK、NPK配施有机肥(NPK+M)处理均获得了较高产量,1986-2008年早玉米平均产量分别为4,062kg·hm-2、3,733kg·hm-2和5,261kg·hm-2,晚玉米平均产量分别为3,600kg·hm-2、3,426kg·hm-2和4,630kg·hm-2。施用NPK和有机肥能显著降低玉米产量的变异系数,提高玉米生产稳定性。与对照相比,施肥能增加玉米的可持续产量指数,即提高玉米生产的可持续性,而晚玉米的单施N肥处理除外。此外,周年玉米产量的变异性低于单季玉米产量的变异性,而且在生产的可持续性上,周年玉米高于单季玉米。因此,多熟种植结合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施肥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该地区玉米生产的风险,提高全年作物产量的稳定性。2、长期施肥下,早玉米单施N肥的肥料效应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晚玉米无明显变化趋势。早玉米NPK的肥料效应呈下降趋势,而晚玉米呈上升趋势,但统计分析均不显著。有机肥处理双季玉米的肥料效应均呈上升趋势。而早玉米和晚玉米NPK+M的肥料效应均呈显著增加趋势。3、平衡施肥能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而对氮素的生理效率有一定影响。NPK和NPK配施有机肥能显著降低作物对土壤氮素的依存率,早玉米NPK+M处理土壤氮素的依存率为18.9%,而纯N处理达53.9%,各处理的降水利用效率晚玉米均显著高于早玉米和全年。4、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红壤旱地土壤肥力影响差异显著。有机肥和NPK+M能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较试验前分别提高了10.8%和28.1%,而施用化肥(N和NPK)效应不明显,对照处理则呈下降趋势。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肥和NPK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土壤总氮、总磷、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而对照和N处理无显著变化。长期单施N肥处理,土壤pH显著降低,其他处理则相对稳定。有机肥或NPK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了>2,000μm土壤大团聚体的比重,而相应降低了53-250μm微团聚体的比例。化肥施用对各级别土壤团聚体的比重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有机肥施用显著增加了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而化肥施用对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均无显著影响。因此,有机肥施用增加了红壤旱地土壤的养分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而长期施用化肥,特别是单施N肥,导致土壤酸化严重。5、长期不同的培肥措施下红穰旱地土壤碳组分差异显著,有机肥施用促进土壤固碳。与对照相比,长期施用化肥(N和NPK)对土壤有机碳及总氮无显著影响。长期有机肥单用和配施(M和NPK+M)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总氮的含量。有机肥施用显著增加了所有团聚体级别碳的含量,而施用化肥对任何团聚体级别碳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有机肥施用显著提高了微团聚体内颗粒有机物(iPOM_m)组分碳占总土壤碳的比例。有机肥施用促进了土壤有机碳向iPOM_m内转移。iPOM_m组分碳占总土壤碳的比重来看,和对照处理的9.8%相比,M和NPK+M处理分别达到19.7%和18.6%。土壤有机碳储存向微团聚体的转移有利于土壤碳的长期保存。因此,微团聚体保护碳组分可以用于评价长期施肥管理对土壤有机质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综上所述,单施化肥能提高红壤玉米的产量,但不能改善红壤旱地的长期土壤肥力,特别是单施N肥导致土壤酸化严重,产量趋势和肥料效应也呈下降趋势;有机肥单施或有机和无机肥配施,不仅能显著增加玉米的产量,提高作物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而且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对协调红壤旱地土壤的水分供应,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作用明显。有机无机配施的产量效应和肥料效应主要是土壤中微团聚体组分碳提高,引起土壤质量的改善缘故。因此,有机和无机肥配施不仅可以提高红壤旱地玉米的生产力和土壤肥力,而且有利于作物-土壤系统的稳定性和良性循环,是红壤旱地玉米生产理想的配施措施。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06例初产、足月妊娠而未临产者,分为缩宫素静脉滴注组52例,缩宫素鼻黏膜给药组54例,观察两组给药前和给药后4、8、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激烈社会变迁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其中,我国城市居民的贫困问题便是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在城市
为了提高多堆燃料电池系统的输出功率和减缓其性能的退化,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系统,提出一种考虑电堆运行性能的多堆燃料电池发
牛头刨床主运动机构的设计,实际上是一个平面六杆机构的设计。如果用解析法进行连杆机构设计,则因构件数较多,而造成计算过程繁杂、抽象,验证设计参数比较困难。本文提出利用
众所周知,小企业在减轻就业压力、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却日益突出。尽管政府、学术界、金融界等社会各界致力于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
近几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越来越迅速。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民办高校的一些财务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这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采取有效
目前,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推动信息通信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农业、农村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
当前抑郁症已成为21世纪人类心理疾病的最大杀手,这类所谓的"心理癌症"最惨烈的结局是患者最终以自杀的方式告别人世间。作为心理咨询师,当我们面对这样的患者,在及时转介给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及体制的逐步改善,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中间业务的发展力度,把中间业务作为第三大主营业务发展,尤其是在传统业务市场被分割利润趋于微弱的今天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应用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9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放液的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及护理。结果:平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