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的毁灭——福楼拜的历史小说《萨朗波》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说《包法利夫人》出版后,福楼拜远离开令他厌恶的现代社会,转入华丽的古代世界,创作了历史小说《萨朗波》。这部小说及其创作过程显然是作家历史观和历史意识的集中体现。不过,福楼拜在《萨朗波》中体现的却是与传统意义上的历史主义或理性主义历史观不同的观点。本文旨在探寻“历史主义”坍塌后小说的真正主题,以及福楼拜小说创作对“欲望的毁灭”这一主题的喜爱及原因。第一部分论证《萨朗波》这部历史小说中“历史主义”的坍塌。为了创作这部小说,福楼拜通过研读书籍、实地考察和推翻重写三种方式,花费了罕见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地尊重历史真实。福楼拜这样做的目的与其说仅只是还原历史,不如说更是为了满足自身对细节刻画的癖好。然而,这种风格化的宣泄带来的却是意义的缺失,这些历史的碎片使得小说的真正主题难以为读者所把握。同时,福楼拜在小说中选择了非典型的历史语境,作家选择这场史书上“最丑恶的,神人不道的战争”只是为了小说能有一个红色的伟大的背景,与历史本质无关。最后,小说的男女主人公均缺乏历史主体意识,马托与萨朗波的行为与他们对历史造成的影响缺乏目的性的关系。第二和第三部分论证福楼拜是位地地道道的“欲望历史主义者”,小说叙述的真正主题是“欲望的毁灭”。《萨朗波》中充斥着大量的欲望描写,从饕餮进餐到吃死尸肉到男女主人公的情欲不一而足;而且作者使用了水、蛇和月神的神衣三种象征性形象使欲望呈现了一种新的意义结构。小说的最后,男主人公马托在爱人的婚礼上被处死,而女主人公也因“触摸了月神的神衣”,在爱人的尸体面前倒地而亡——他们都得到了毁灭的结局。根据海登·怀特等人的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参考福楼拜的历史观,笔者认为作品中充满了历史隐喻,而小说的真正主题正是“欲望的毁灭”。第四部分涉及福楼拜“欲望的毁灭”这一主题的其他作品,以及作者对这一主题喜爱的原因之探讨。事实上,福楼拜的其它小说,如《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圣安东尼的诱惑》等均涉及了“欲望的毁灭”这一主题。而作家对这一主题的喜爱则与福楼拜的生长环境、个性思想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他文献
吴汝纶是近代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是晚清著名的古文大师,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他的文学批评思想,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论文从吴汝纶的文论、诗歌评点和他的文学创作实践入手
RSView SE软件拥有分布式扩展架构、共用的RSView Studio开发环境、直接I/O数据关联、透明的数据集成及内置冗余等优越特性。通过RSView SE软件搭建基于以太网络的水厂实时分
针对企业科学有效利用电源,就企业电力无功补偿,变压器经济运行,提高电动机效率,降低用电量等节电技术进行论述,在确保无功补偿正常投入后,车节省电费可达9万元,而且延长设备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20世纪世界公认的现代主义大师,一直以大胆实验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创立着全新的美学思想,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现代小说的未来发展方向。她创作的深刻而又
猪肉产业现在拥有了新的测定胴体组分和加工阶段猪肉品质的工具,其技术的成熟性已经通过实验和推广应用测试。屠宰企业正在影响这一工具建立市场和养殖企业间的经济和技术联系
本文选取估测类语气副词“不见得”、“说不定”和“不一定”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大量的语料事实为依据,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不见得”、“说不定”和“
本文对艺术自律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实践进行了研究。艺术自律是西方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美学观念,由这一观念所衍生出的相关理论,经过不同时代的多位理论家的阐述与补充,在整个二
移动互联网正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传统阅读时间已经被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打散,使得阅读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显得力不从心,而移动阅读恰恰
在宋代《诗》学史上,王质的《诗总闻》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诗》学的发展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主要从王质《诗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