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术后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早期肝癌的近期疗效,并明确哪些因素是其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HIFU中心收治的早期肝癌患者,共39例,TNM分期T1~2N0M0,所有患者均行1次TAE术,术后间隔1-2周行1次HIFU治疗。其中TAE采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蓝盾介入中心常规方法,即从股动脉插入导管,注入造影剂使血管显影后,选择性地将碘油栓塞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中,使其血供中断或减少以造成肿瘤组织缺血坏死。HIFU治疗采用JC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中国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在全麻下利用超声实时监控系统精确定位于肝癌病灶,通过聚焦超声的热效应、空化效应以及机械效应杀灭肿瘤细胞。通过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是否邻近大血管、胆囊窝及膈肌)、治疗前白蛋白、HBV-DNA定量及治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治疗后并发症等,并通过治疗前后及3月后复查的MRI显示的肿瘤大小计算HIFU消融率及治疗后3月肿瘤的缩小率,通过比较治疗前后AFP变化、HIFU消融率、治疗后并发症、3月后肿瘤缩小率及复发时间,分析其疗效及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治疗前后资料的对比使用t检验,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则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学分析釆用SPSS19.0软件进行。结果:(1)39例患者中,治疗前血清AFP升高者于治疗后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后复查MRI可见原病灶内明显凝固性坏死区,肿瘤消融率绝大部分可达90%以上,治疗后3月复查MRI见绝大部分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邻近大血管或胆囊、膈肌及HBV-DNA定量>1×103IU/ml的患者,1年内复发几率较高(p<0.05),而不同年龄、肿瘤直径、白蛋白、AFP水平与是否复发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FP水平及HBV-DNA定量与治疗后复发相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因素与治疗后是否复发无相关性(p>0.05)。结论:TAE联合HIFU治疗早期肝癌是有效而可行的,且肿瘤位置(是否邻近大血管、胆囊窝及膈肌)及HBV-DNA复制数是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治疗前血清AFP水平是复发的非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