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Ⅲ)催化芳环sp~2C-H键与乙酸乙烯酯高选择性偶联反应的机理和拓展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ch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氢键直接活化和官能团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种C-H键活化方法得到不断拓展。过渡金属铑因为其催化活性高,反应条件耐受性强,反应底物体系宽泛,成为了 C-H键活化催化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另一方面,碳碳双键是有机化合物中最基础的成键方式之一,对其直接引入能实现一系列的便捷合成方法。因此,铑催化的C-H键活化烯基化方法被有机化学家广泛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烯基化是如何进行的,其机理的研究有助于完善已有反应或者开发新反应,甚至一些难以发生的反应也能通过从机理层面研究给出合理的优化方法以实现这些反应。因此,本论文对铑催化的N-吡啶吲哚以及苯甲酰胺与富电子烯烃乙酸乙烯酯烯基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机理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三价Rh催化的乙酰苯胺与更加富电子的烯烃正丁基乙烯基醚的芳基邻位乙酰基化反应。本论文分为下面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通过本论文的中心内容,先讲述了导向基团辅助的C-H活化的重要性以及几种C-H键活化的途径。再结合该论文的主要内容,对近年来Rh催化的C-H键活化烯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简要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目的。第二章通过吡啶氮导向三价铑催化N-吡啶吲哚与廉价富电子烯烃乙酸乙烯酯的高区域与立体选择性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E)-二吲哚乙烯衍生物,并重点研究了该反应的机理。利用计量反应合成了环金属化配合物2-4和铑杂环配合物2-5,并证实它们是催化反应的中间体。还通过对照实验证实反应经历了N-吡啶吲哚的乙烯基化过程。第三章研究了羰基氧导向三价铑催化苯甲酰胺与乙酸乙烯酯的偶联反应机理。通过计量反应合成了首例稳定的氧导向烯烃插入中间体,并验证其能在标准条件下高效催化该偶联反应。通过氘代实验证实该反应中C-H活化过程是可逆的,但烯烃插入过程非常迅速,使得在烯烃存在的条件下C-H活化过程不再可逆。通过对照实验分别对苯甲酰胺以及烯烃的反应性进行了研究。第四章在前期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 Rh(Ⅲ)催化的乙酰芳胺与比乙酸乙烯酯更加富电子的正丁基乙烯基醚的偶联反应,高效得到一系列邻位乙酰基化产物。其中,芳基上有强给电子基团时反应效果较好。第五章对本论文所有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西南地区癫痫儿童手术现状和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癫痫多学科联合门诊会诊后手术的≤18岁癫痫儿童,共40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
针对传统组织结构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流程型组织结构模式,运用熵理论,考虑了组织结构的时效、质量和柔性度,通过案例分析了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和流程型组织结构的有序度,结果表明,流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势头猛进,产销量持续增长并保持全球领先的位置。新能源汽车行业如此快速规模的发展同样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事件、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骗取财政补贴、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及企业准入不达标、核心技术缺失等问题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已经获得公众的普遍关注,以上词汇也成为了网络上搜索率较高的热词。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渐走入大
本文以分时租车HQ平台为例,通过研究互联网平台公司不同"轻"、"重"商业运营模式的分析,探索分时租车企业更加成熟优化的业务模式并降低潜在的税务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以其难以抗拒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目前,我国形成了一个未成年人网民群体,由于上网成本及技术门槛的不断降低,比城市学生稍晚一步走向网络的
报纸
采用HPLC-DAD法建立黔产千里光生品和醋炙品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不同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同时测定炮制前后千里光中金丝桃苷、绿原酸、总黄酮、总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现有的急救医疗体系提供的服务已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全民参与急救体系建设的时代已经到来."急救要从现场开始"的观念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对病情紧急患者
文物保护单位附属用房的位置选择对文物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保护意义重大.以海宝塔寺附属用房为例,选取影响其最佳选址的多个因素,用层析分析及模糊数学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试图
目的探讨音乐歌唱训练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康复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80例符合纳排标准的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以时间顺序简要叙述江西传统民居从商周开始一直到近代的演进过程。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Jiangxi traditional dwellings from the Shang and Zhou 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