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对老年人情绪面孔识别和记忆影响的fMRI研究

来源 :王嘉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69293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伴随着老年人的年龄不断增长,他们的情绪认知能力也有着逐步退化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在进行情绪认知任务时正确率变低以及反应时过长。因此,如何预防老年人情绪认知能力的衰退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为了探讨体育运动能否有效延缓老年人情绪认知能力的衰退,本研究选取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作为干预手段,运用脑影像学与行为学方法,从脑机制的角度更加全面与严谨地探究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情绪面孔识别与再认记忆的影响,从而证明太极拳锻炼可有效改善老年人的情绪认知能力。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在苏州市工业园区的走访、问卷调查和开展讲座等方式,共招募了 104名年龄在60~70周岁的老年女性受试者。经过实验筛选,分别纳入太极拳练习组16人,对照组14人。太极拳组的老年人需要参加6个月的杨氏太极拳干预,对照组的老年人为健康教育组,无太极拳锻炼史且不进行太极拳干预。行为学研究采用情绪面孔识别与再认范式,在学习阶段时受试者需要又快又准确地判别出面孔效价是中性还是负性并且进行记忆,在测试阶段时受试者需要根据情绪面孔判断新旧。此外,在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扫描,将与情绪认知相关的脑区作为感兴趣区,并且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分析。最后将所得到的脑影像数据与行为学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1、行为学结果(1)太极拳组与对照组情绪面孔识别的结果差异对于正确率,干预后太极拳组对负性情绪面孔识别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98>094,p=0.037),干预后太极拳组对中性情绪面孔识别的正确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反应时,干预后太极拳组对负性情绪面孔识别的反应时显著快于对照组(900.38ms<1032.13ms,p=0.014),干预后太极拳组对中性情绪面孔识别的反应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2)太极拳组与对照组情绪面孔再认的结果差异对于正确率,干预后太极拳组对新情绪面孔再认的正确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反应时,干预后太极拳组对新情绪面孔再认的反应时显著快于对照组(1203.81ms<1341.03ms,p=0.047),干预后太极拳组对旧情绪面孔再认的反应时显著快于对照组(1250.01ms<1532.07ms,p=0.000)。干预后太极拳组对总体情绪面孔再认的反应时显著快于对照组(1221.56ms<1427.21ms,p=0.001)。2、功能连接结果比较太极拳组和对照组右海马旁回功能连接激活水平,研究发现右海马旁回与右侧中央旁小叶功能连接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团块水平FWE校正)。事后分析发现经过干预后,太极拳组右海马旁回与右侧中央旁小叶功能连接增强。比较太极拳组和对照组左侧前扣带回功能连接激活水平,研究发现左侧前扣带回与右内侧旁扣带回、右侧补充运动区功能连接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团块水平GRF校正)。事后分析发现6个月后对照组左侧前扣带回与右内侧旁扣带回功能连接加强。经过6个月干预后相比于对照组,太极拳组左侧前扣带回与右侧补充运动区功能连接减弱。右侧前扣带回与左内侧旁扣带回功能连接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团块水平GRF校正)。事后分析发现,干预后相比于对照组,太极拳组右前扣带回与左内侧旁扣带回功能连接减弱。比较太极拳组和对照组右背外侧额上回功能连接激活水平,研究发现右背外侧额上回与右侧舌回、右侧海马旁回功能连接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团块水平GRF校正)。事后分析发现,太极拳组经过干预后右背外侧额上回与右侧海马旁回功能连接加强,干预前相比于太极拳组,对照组右背外侧额上回和右侧舌回的功能连接更强。3、相关分析结果将有组×时间交互效应的脑区功能连接值与行为学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对照组右侧海马旁回与右侧中央旁小叶功能连接值与旧情绪面孔再认正确率呈负相关,太极拳组功能连接值与负性情绪面孔识别正确率呈正相关。太极拳组左侧前扣带回与右内侧旁扣带回、右侧补充运动区功能连接值与旧情绪面孔再认反应时呈负相关,对照组与新情绪面孔再认反应时呈负相关。太极拳组右侧前扣带回与左内侧旁扣带回功能连接值与新情绪面孔再认正确率呈边缘显著相关。太极拳组右背外侧额上回与右侧舌回、右侧海马旁回功能连接值与旧情绪面孔再认正确率呈显著正相关,对照组与旧情绪面孔再认正确率呈边缘显著相关,太极拳组与总情绪面孔再认正确率边缘显著正相关。结论:1、太极拳对延缓老年人情绪认知功能衰退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在情绪面孔识别和情绪面孔再认实验中的正确率提高和反应时减少。2、太极拳组和对照组右海马旁回与右中央旁小叶功能连接存在组×时间的交互效应,且与情绪面孔识别能力相关;太极拳组和对照组右背外侧额上回与右侧舌回、右侧海马旁回功能连接存在组×时间的交互效应,前扣带回与内侧旁扣带回存在组×时间的交互效应,且与情绪面孔再认能力相关。通过行为学和影像学方法相结合,研究说明太极拳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老年人情绪认知能力的衰退。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测试我国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等指标,探讨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特征,为我国短道速滑专项体能训练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搜集相关文献,筛选代表性专项体能指标,从理论上论证了体能与专项体能的内涵与外延。选取国家短道速滑集训队运动员33名(男18名,女15名),在北京体育大学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进行测试。采用八点接触电极法进行生物电阻抗测
学位
研究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干预和 TIGAR(TP53-induced glycolysis and apoptosis regulator)过表达对小鼠腓肠肌组织形态结构、肌肉力量、协调运动能力和腓肠肌组织线粒体呼吸功能、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影响,探讨TIGAR在骨骼肌线粒体质量控制和运动适应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7只5月龄健康雄性C57小鼠和19只5月龄健康雄性TIGAR基因过表达小鼠,分别随机分为野
学位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新疆棉”等事件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加剧,我国民族体育用品品牌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我国实施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之下,体育产业不断优化升级,而作为体育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用品业,其快速的发展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甚至我国经济的整体提升都有着重要意义。虽然我国体育用品业在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民族体育用品品牌,但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市场中,我国
学位
自2015年足球改革被视为国家战略并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部分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足球运动的改革与发展,但我国足球水平仍落后于世界足球水平,尤其是后备人才培养乏力、足球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最为突出。建立完善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振兴足球、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在中国足球改革浪潮的推动下,苏州也在加快对足球项目的改革,苏州市体育局提出“十四五”时期要以三大球为重点展开。足球特色学校作为教育系统
学位
体育公园一直是我国全民健身开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体育公园建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体育公园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多元化的体育服务需求,在智慧城市的背景下,一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建设的智慧体育公园应运而生,目前智慧体育公园在我国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到底什么是智慧体育公园?智慧体育公园该如何建设成为了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研法等研究方法
学位
泰勒展开矩方法(Taylor-series expansion method of moments,TEMOM)在求解颗粒群体平衡方程(Population Balance Equation,PBE)时,由于其数学结构简单,展现出较高的精度和计算效率,能够很好揭示颗粒在流场中的演化规律。因此,本文基于该方法,研究了衰减均匀各向同性湍流中颗粒凝并过程,并在开源软件Open FOAM植入TEMOM求解
学位
一堂完整的田径课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与结束部分,而作为一堂课的开始,田径课的准备部分却常常被我们所忽视。现阶段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的准备活动模式大多数都是慢跑+徒手操,准备活动的强度不够,使学生对于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激起学生上课兴趣等,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近些年来,HIIT作为风靡全球的训练方式,在大众健身、竞技体育与临床康复领域都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业内不少专家学者都从各种视角研究论证
学位
研究目的:对于400m栏这种速度与技术、节奏组合的项目而言,我国男子项目的实力和东京奥运会参赛成绩标准(48.90s)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差异的原因究竟是运动员体能、技术还是其他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国内外诸多研究从单一指标与成绩的关系进行阐述,作为整体概念的体能和专项能力在该项目运动表现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对于我国男子优秀运动员的体能、专项特征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男子4
学位
研究目的:开展深蹲动作表面肌电实验,使用相关分析调查深蹲时不同负重、不同动作重复次数条件下,个体下肢骨骼的长度特征与下肢肌群的表面肌电激活程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实验数据调查了负重因素、动作重复次数因素在深蹲动作中对下肢肌群的表面肌电激活程度的调节效应,进而根据实验结果阐述在未来的训练实践中所需要处理的问题范畴。研究方法:募集普通女子大学生25名,使用推算法提前测试受试者的深蹲最大力量水平,影像学
学位
研究目的:通过对比跑步疲劳前后着地过程中下肢生物力学指标变化特征,以及下肢主要肌肉的激活变化,分析运动性疲劳对下肢各关节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探究运动性疲劳后主动肌和拮抗肌的激活模式和调控策略,揭示肌肉共激活规律并分析其机制,协助制定训练或康复计划,以期为提升训练效果和预防下肢损伤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研究方法:选取12名符合纳入标准的男性受试者,通过执行在跑台以4m/s恒速跑直至达到运动性
学位